今天又是一周一次的团队分享会,每次都能够接受到很多新鲜的内容,不断的让自己开阔眼界,由于自己对心理学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所以今天把感触最深的几点分享出来。
1.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s) 框架效应是指一个问题两种在逻辑意义上相似的说法却导致了不同的决策判断。也就是指:当消费者感觉某一价格带来的是“损失”而不是“收益”时,他们对价格就越敏感。
举个例子,你有100块钱的本金进行投资,有两种方案让你选择收益。
方案1:你有100%的几率赢得3000块钱。
方案2:你有80%的几率赢得4000块钱,20%的几率没有受益。
你会选择哪种方案呢?
大多数人可能会选择方案1,因为方案2会有风险使自己没有收益,而这种没有收益其实就是一种“相对损失”,从而导致你对这种“相对损失”十分敏感,最后放弃这种方案。然而从数据理论上来讲,其实方案2的受益概率更大些。这就是框架效应的微妙之处。
2.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是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提出的概念。心理帐户是行为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于消费者心理帐户的存在,个体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违背一些简单的经济运算法则,从而做出许多非理性的消费行为。
举个例子,你过生日的时候,如果朋友没给你买礼物,只给你发了88元的现金,你会觉得,这么少的钱,好抠啊。但是如果给你发88元的微信红包,可能你会觉得,哇,好大的红包!
再比如,同样是1000元,你工作赚到的和你中彩票得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这些现象都包含在心理账户概念的范围内。
另外还有很多概念,比如集体无意识、前景理论等等,就不一一解释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心理学是个很神奇的学科,对平时的交流、社交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有空了解一些心理学上的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今天分享的还有关于电影、设计、统计学等等很多内容,十分丰富,大家开开心心的讨论,其实工作和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