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读后感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这种大灾问,整个人类历史中不知有多少人找到了答案。拉里原本一个普通的美国青年,在一战时目睹了生命的脆弱,之后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当别人都想着成就一番事业时,他却说自己想要闲晃。这一晃就晃没了未婚妻,从美国晃到了欧洲,又偶然到了印度。期间看了非常多的书,然而没有找到答案。当过矿工,收过庄稼,在船上打过杂。每当思绪不清时,就去从事一些体力劳动。最后在印度得到了他自己的想法,并非答案,轮回说比上帝创世更合理。

如果没有骇人的地壳变动,就见不到喜马拉雅山的壮丽;中国工匠能把花瓶烧得薄如蛋壳,并赋予优美的造型,点缀美丽的装饰,着上迷人的色彩,涂上灿然的光泽,但是蛋瓷不改易碎的本质,只要失手掉在地上,就成了满地碎片。同理可证,我们在世界上所珍视的价值,也只能跟邪恶并存,不是吗?

那么意义到底何在呢?

意义就在于我心里的感受啊。

最终,一切只能向自己的内心寻求答案。艾略特一生追求于跻身上流社会,最终成为社交名流,至死时仍偏执于亲自回复宴会的邀请函。伊莎贝尔一直保持着对拉里的执着,同时也追求着虚荣的生活。

他们虽然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有时在空间上也有交集,但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不同的世界。拉里花了相当大的精力去寻找答案,向内心寻找自己,其他人可能也寻找过,但很快就放弃了,并转而在他人身上寻找自己。

为什么会读这本书?

去年在先锋书店逛的时候,进去时在斜坡的右手边看到了《月亮与六便士》,翻了一下就逛其它地方了,离开前买本书算是纪念一下。出现这个想法的时候,出现在脑海中第一本就是《月亮与六便士》,凭着印象找到了它。

那是我看的第一本毛姆的书,看的时候也是不想停下来,看完后就记住了毛姆,并将《刀锋》放到了书单中。

前几天因人推荐,下载了微信读书,随便看的时候看到了《刀锋》就加到了书架里。在看另一本书看累了时,打开了它,然后就停不下来了。看了三个晚上,有两个晚上看到了近一点,又一次打乱了早起计划。

想从中获得什么?

一开始看时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还是在这本书里看到的这个问题。看到这个问题时,罕见地停了一会,思考了一下,没有得到什么答案。反而想到了与书无关的一个答案,保持身体健康。

看到中途时,发现自己与拉里有一点点相似处,对不少东西不在乎,其实不是不在乎,而是有更重要的东西需要去在乎。当然,距离拉里的程度还是相当遥远的。我的想法还停留在实现财务自由,不为生活必需而出卖自己的时间,而拉里却认为金钱是枷锁,在回美国前将自己的所有财产都处理掉了。

想要获得的可能是看完书,知道书中人物最后的结局及故事的发展,看看其中有没有我想要的答案。

虽然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答案,但是问题可以引发思考,而思考的结局不一定是获得答案,反而可能是出现更多问题。

最后附上沃尔特·萨维奇·兰多的《生与死》:

吾不与人争,胜败均不值。
钟情大自然,次之为艺术。
生命之火暖双手,他日余烬消逝,吾可安然离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读起这本书有很多情怀因素,最初读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就深深的被作者深刻的文笔所吸引,自从这以后便经常不经意的在各...
    云游七子阅读 4,198评论 1 1
  • 每次读过毛姆的书心灵都仿若经历了一次洗涤,原本忧郁的状态慢慢地消失,对于生活,未来,总是会多一些思考,多一些释然,...
    陌生人的独白阅读 3,996评论 4 4
  • 最近看完了毛姆的《刀锋》。刚开始看《刀锋》的时候,有些搞不懂毛姆的用意,甚至小说的主人公是谁都有点模糊,不过不妨碍...
    nancy_阅读 3,767评论 0 0
  • 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大概都在解答三个问题:我是谁?我来自何方?我将去往何处?然而千百年来,我们很少看到有人破...
    小女孩毛毛阅读 4,485评论 5 10
  • 老年人都热衷于养生,很多不良商家也是看中了这一点,常拿些假的或是伪劣的保健品来忽悠老年人,其实,养生就在我们的生活...
    风不止_阅读 1,05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