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起这本书有很多情怀因素,最初读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就深深的被作者深刻的文笔所吸引,自从这以后便经常不经意的在各种文学读物、书刊评论上闪现毛姆的名字,便觉得非要再读一本不可了,但其实这也并不足以让我日后想读遍毛姆所有的书,直到看完《刀锋》,突然感叹自己竟到今日才接触这么美妙的作家和小说。毛姆刻画人物时语言犀利又不失幽默,实在让人沉浸其中,欲罢不能。
毛姆在创作《刀锋》时已年近七十,这是他当期最得意的作品。与其他作品相较,《刀锋》的地位尤其特殊,因为,这是他唯一一本以自己真名作为叙事者的小说。作者表述:“本书集结了我对一位男性友人的回忆。”书中人物虽都“另取其名”,情节为避免枯燥有所增添,可是,内容却“毫无虚构”,都是源自毛姆与友人的亲身经历。本书既像传记,也像回忆录,情节更如小说般精彩。
很多人说毛姆晚年的作品显得更加包容,这也体现在小说的每个角色中。
喜欢女主人公伊莎贝尔的温文尔雅、处处得体,尽管她的嫉妒与虚荣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喜欢格雷的豁达,对妻子爱的无私、对友情的真挚让人为之动容;喜欢男主人公拉里的一切,可能因为我与他的思想距离最近,但目前还缺乏他为了未知的答案决定义无反顾的勇气。书中的拉里从来都不会彻底的否定一个人,他都会看到对方的优点,并与对方的优点做朋友。
读者评论上有一段这样说:“拉里是无挂碍、无羁绊,愿意为谁停留一下就停下来,想走了就走,有善意无负担”,将他的生活状态形容的恰到好处,但也显得过分的“大道无情”,但大道真的就无情吗?目前我还无法深切体会,或许心灵丰盛的人,往往会淡化其他方面的需求,比如拉里对食物及其他物质以及性的需求...
如果要我去分析迷人的拉里,恐怕上百千字也不足以,在探寻真理的道路上,拉里了无牵挂、唯有当下的豁达非常人能及,从最初的逃离世俗、寻找真相、投靠信仰、救赎他人失败、最终又回归于世俗,他的经历我们虽无法悉数尽知,但所听闻的却无一不羡敬。我承认自己已深深的迷恋上拉里,这是一种极其神奇及美妙的体验,希望有一天能如拉里一般洒脱,看破世间终极。
林语堂曾说“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对于一般人来说无比艰难的事,但拉里做到了。
本书中每个人物性格我都很喜欢,哪怕是虚荣势利的艾略特,也有他善良温暖的一面,对朋友的慷慨以及对亲人浓厚的感情无疑是他最大的魅力;哪怕是靠出卖身体为生的苏珊,也被他描述的温柔得体、勤奋好学且自主培养兴趣爱好,最终成为画家,并得到完美的家庭。
书中的每个人物虽然都不完美,但却无法让人真正讨厌起来,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生活,竭尽全力守护着自己追求的世界。
其中拉里在给毛姆口述经历中信仰的部分也是相当精彩,听一个英国人写出印度的宗教,也是有很特别的感触。
这本小说我用了一个半月的碎片时间才读完,不要误会,并不全是精彩内容牵绊住了我的思绪,而是时间真的不太充裕,哈哈哈。对于本书我只能说,每个人物刻画的有血有肉,鲜活立体又充满乐趣,想好好的把每个人物回忆一遍。而说无欲无求的拉里,在我生命中画下转折性的一笔,也不为过。这真的是一部好作品,至少我是这样认为,有时间一定要再看一遍,定能有更加深刻与不同的感悟。
最后读者评论中引用《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一句话,我也借来一用:“心灵自有其理路,是理性所不知晓的。”愿你我都能尽早找到通往心灵之路,得到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