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今日突然看到一副图画,猜里面的动物是什么,成功的猜到了答案是:燕子。刚好是这阳春三月,脑子里自然的蹦出了上面的诗词,“谁家新燕啄春泥”?谁家的呢?
燕子,乌黑乌黑的羽毛,剪刀似的尾巴,要不在半空中急剧穿梭,要不在高高的电线杆上抖动着翅膀,我的记忆中燕子永远都是忙忙碌碌的,没见过像麻雀一样悠闲的觅食、游耍,它在我心中犹如律师在公堂一样的严谨,可能真的和它漆黑的羽毛和刚正不阿的态度有关吧。
北方的冬天总是太冷,所以燕子要去南方过冬。当春暖花开之时,一抬头竟是燕子归来,自是欣喜,仿佛许久未见的好友归来。于是它们忙碌的首先要搭建自己的新窝或者补自己的旧窝了。
燕子是一个很细心的动物,它垒的窝结实与美观远远大于粗心的麻雀。所以这也有可能它为什么总是忙忙碌碌垒窝的缘故吧。
小学的教室是厦子房,屋梁中间被高高的拱起来的,屋顶里面用好多草席搭建着,自然燕子不放过垒窝的最佳地点,一直都被牢牢印记着:燕子是益虫,它是吃害虫的,我们要保护燕子。所以它垒它的窝,我们上我们的课,互不干涉,冷不丁的掉下来一根柴柴在桌子上,孩子总会把柴柴拿到手里,头抬起来看到黑背影,它也停了下来。孩子目不转睛竟忘了在课堂,然后就听到老师厉害的吼着:往这里看!孩子赶忙魂归首体。
在家里的屋梁上,家家户户都有燕子的窝,他们来来回回穿梭家里的频率绝对高于小孩子们跑前跑后的频率。大人们是不允许小孩子去动燕子窝的,即便是你已经找到了很长的竹竿。大人们说:燕子是我们家里的成员,我们要给它一个舒适的家。若懂的点点头,放下竹竿。不过它窝底下的空地上总是有一些燕子的白色粪便也便成了每家每户家里的常态了。
我见过家里最多有燕子窝的有十几个,那是姥外婆家(外婆的妈妈),那时候她家比较宽裕,已经是了平房,顶层距下10公分的地方走一层突出的楞,这个楞上一排排的燕子窝甚是壮观!小燕子嗷嗷待哺,大燕子飞前飞后,我哪也不去就蹲在那里仔细的瞧着,瞧着燕子是怎样喂小燕子的。
记忆中燕子飞行的影子还有天阴的时候,越阴的天气它飞的越低越迅速,那时候电视不普及,天气预报就靠了这些小家伙,大人们就教给我们说:以后看到燕子们飞的越低,一会下雨就越大,你们要赶紧往家里跑,听见没?“嗯”!
今天突然看到这个“燕子”的词,才猛然觉醒已经有了好多年没有见过燕子了,它矫健的身姿突然被想起却是满满的激动。有它在的日子里,更多的是有我与亲人在一起的日子。这种感情是说不出的亲切,对它又是说不出的敬畏。
此时此刻
谁家新燕啄春泥
谁家新燕啄春泥
谁家新燕啄春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