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余映潮老师撰写的《研究名师,发展自己》,顿时心中激起了波澜,思绪的闸门也一下子被打开,追忆着对我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名师,也是我最最愿意隔空追随的名师,她就是全国著名教育家,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语文教师斯霞。
那时我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对于如何教好书还处于懵懂状态。恰在此时,一部名叫《我们爱老师》的电影深深地促动了我。影片中的主人公就是我国当时著名教育家斯霞老师。电影的大致内容是以斯霞为人师的典型事例为原型,诠释她如何教书育人,如何创造性的教学,如何通过爱学生促进学生改变与成长。
“爱出者爱返”,我也同时在影片中看到了孩子们视老师如亲人般的感人场景,看到了家长对老师发自肺腑地称颂与感激;看到了斯霞老师因为成绩突出获得了诸多的嘉奖与荣誉。一时之间我感觉当教师真的很幸福,于是就有一种要当一名好教师的强烈愿望。
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成为斯霞那样的好老师,我又陆陆续续地读到了有关她的报导,了解了她的成长故事,领会她的经典语录“我总觉得,当教师的对学生首先要爱,从热爱学生出发,耐心地教育他们”,并反复诵读诗人臧克家为她写的一首诗:一个忘我劳动的人,她的形象在别人记忆里鲜活;一个用心温暖别人的人,她自己的心也会感到温暖……”我追随她、欣赏她,简直着了迷。
我决心像她那样通过不断地学习来丰富自己,让自己成为一名善钻研,有成就的好老师;我决心像她那样“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地进行小学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我要像她那样“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一切为了孩子的未来”而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我思考着,模仿者,重复着。渐渐地我把握教材的能力有所提升,课堂教学技能有所改进,驾驭起课堂来也感觉得心应手了。
我还践行着她提出的“要教好学生,必须要爱学生”这一教育思想,结合领悟“亲其师信其道”的深刻内涵。我用行动诠释赫尔巴特所说的“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能融化”育人智慧。这些理念指导着我的行为,于是我在对待学生的态度方面有所改变方,由原来恨铁不成钢的教育模式,转变为 “和颜悦色,润物无声”。在学生的学习方面,也能努力落实孔子的“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爱和激励”成了我工作的主要模式之一。理念变了,奇迹出现了,让原本经验不足的我,所带班级班风越来越好,还评上了区级“优秀班集体”,所教的语文成绩也在学校名列前茅。
有了这样的成绩做基础,更增加了我当好老师的信心,更愿意如斯霞所言,“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尽可能去满足学生各方面的成长需求”,于是我减少了娱乐时间,决心在丰富自己上下足功夫,希望通过自己训练自己促进自己的专业提升。
记得我研读的第一本教学专著是我借来的《特级教师教案评析集锦》,读后感觉非常具有指导意义,于是我把书全部复印了下来,随后把这本书视为掌上宝典,总是不失时机的反复研读,渐渐地我领悟了怎样才算是一节好课,也为我后来成长为市级、省级名师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斯霞老师是让我走近的第一位名师,是开启我成长道路的第一人,而余映潮先生则是指导我成长的关键性人物。
初识余映潮是因为买他的书,后又通过同学介绍,认识了余老师这个人。因迫切成长的需要,于是经学校研究决定与余映潮老师进行了三年的合约,由“余映潮工作室”与“杨磊名师工作室”联手,在我校举行语文教学研讨专题活动。可以说我的工作室是在余老师工作室的带动下成熟起来的,有余老师对我们工作室的指导,一大批年轻人快速成长为了名师。
这次我们的省名师团队又开启了对余映潮老师的研究与追随,并开启了“研究名师”之旅。读他的书,观他的课,走他走过的路。这次的五位省名师基础好,肯钻研,学习热情高,相信在余老师的精神鼓舞与学术思想指导下,能够成长得更快,能够飞跃式地发展。
跟着名师向前走,其实就是如余映潮老师所说“规划自己,塑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