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年,学校安排我教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一周十八节课外加四个中午的写字课。那时不当行政不当班主任,每天除了满满当当的课程,放学后还会继续辅导后进生。虽然常因为一年级的学生难沟通而生气,但至少那是一腔热血又纯粹性地忙碌,忙着上课忙着教导学生。
后来,当了学校行政课也少了,却忙着给各种“事件”制造“痕迹”。给辅导员们布置主题班会任务,要方案照片写报道;举行学校活动自己一人分多角,活动安排人、主持、摄影师、报道者等;组织辅导员们培训,拍照比内容重要……
现在就特别怕别人不知道我们在干什么,以至于有时候我们没干什么,也得“摆拍”几张起来“看图写话”。不知何时,这种刻意“摆拍”竟也流行起来,虽然老师们偶有抱怨,但大家做起来却是驾轻就熟。遗憾的是每天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事情,好像做了很多,又好像什么也没做。
虽然有时觉得这种的“痕迹管理”没有意义又浪费纸张,但那些看似没用的纸张在关键时刻却是重要证据。有一年,学校有个孩子彻夜未归,学校通报上级主管部门,他们立即要下来检查学校安全工作的开展情况,这时,就是那些纸张证明了我们每天都做安全教育工作。
“痕迹管理”本来就是个矛盾体,任何事都得拍照写文案存档,增加了我们不少的工作量,有的纯粹是为了做而做,失去了教育的意义。但有时候我们却需要这些来帮助我们“免责”。
如果可以有选择性地“留痕”,把一定得完成的事情真正落实完成,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教育本身,让老师把时间和精力投入思考教育中的问题!也许这样,才不会磨灭老师们的工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