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三十五度的高温,坐在朝西的书房窗户下,绿茵的布帘努力阻挡着火辣辣的太阳,啪嗒啪嗒的敲着字。没有空调,不开风扇,寄希望于闷,可以让才思聚拢一些。
可就在停下来思考并成功走神的一瞬,忽有了一丝甜意在唇齿间。尽管我彼时遵照朋友圈的养生建议,怀抱着一个保温杯,一口一口抿着热开水,却开始怀念二十多年前与发小霞霞一起吃冰激凌的滋味。
那是在盛夏暑期的晚饭后,两人怀揣着一两元零票,去商店门口的夜市买一杯冰激凌吃。透明的彩色的塑料杯子,可以装下最多三个雪球,粉的黄的白的咖啡的任选,两人合资买上一杯,一个塑料勺传递着,你一口我一口,那种淡淡的清凉奶油香,从舌尖一路欢唱下去。也有冰碴子混杂在其中,可谁会在意呢,只要是冰凉的,就意味着一个完美的夏天。
甚至,曾经为了有钱能买上这样一杯冰激凌,而和霞霞及其他的小伙伴们在某个月黑风高夜,偷偷爬上奶奶家附近的铁轨,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捡拾的东西拿去卖废品。打着手电筒,正东摸摸西看看,忽然传来了火车的鸣笛声,大家手忙脚乱的从轨道上撤下来,蜷伏在旁边的粗粝碎石上。我顾不得脏了奶奶才缝制好的新连衣裙,也顾不得小石子嵌入膝盖,摁出了血印。虽然已近车站,但正在减速的货车呼啸而过,仍刮出一阵旋风,裹挟着小沙粒和垃圾向我们袭来。小命要紧,谁都不敢动弹。车头上的探照灯扫射,拖出光的痕迹。铁轨停止颤抖,我们才敢抬起头。吁口气,灰头土脸的回家去。冰激凌的召唤,已经被家人的担忧和训斥所代替。唯一的一次铁轨冒险,为了一杯冰激凌。
上中学的时候,家里曾经买过那种一大桶量贩装的冰激凌,一桶就有500克重。终于可以放肆的享受了,可是反而畏惧起来。有时候,一点点节制,反而会让你更感到幸福。扎紧欲望口袋的绳儿松了,欲望成倍的变成现实,可也终究只是现实而已,不再有一丝惊喜。
再后来,戒掉了一切与冰凉有关的食物。
上大学的时候,夏天的西安,热的足以消灭一切存在。宿舍的姐妹们为了能够与“火炉”抗争,一根一根的吃着醇厚奶香的钟楼小奶糕。而我帮她们拎着装满奶糕的塑料袋,走在她们后面,看她们享受的表情,跟着一起乐,却丝毫不再渴求。
工作以后,曾经有段时间很流行那种杯底带玩具的冰激凌,是叫“妙趣杯”还是什么?为了收集整套的哆啦A梦、蜡笔小新、helloKitty、皮卡丘,又开始买冰激凌。当然,买了很少自己去吃,不过递给身边的人,自己留下玩偶组队。可惜的是,从来没有凑齐过,成功的几率应该和中彩票差不多吧。
哈根达斯,在中国冰激凌界的地位,应该与星巴克在咖啡界的地位差不多。不一定是最顶级的,而是名气和市场占有率领先的。哈根达斯进入中国市场以后价格不菲,在乌鲁木齐当初只有个别五星级酒店才能享用。某个中秋节,同事的女儿怀孕,一心想吃哈根达斯的冰激凌月饼。同事到某五星级酒店询问,人家答复说这些月饼特供单位团购,不做零售。同事爱女心切,央求给她卖一盒,哪怕一块也行。最终还是不能如愿。人在某些特殊时期,最突出的变化还是食欲,这是本能所然。
已经很多年彻底不吃冰激凌和雪糕了,现在的我很怕冷饮,看着大街上的小姑娘们肆意的抱着个甜筒在舔,我的牙根已经开始打颤。前不久买了一盒酸奶冰激凌,冷饮店老板说拿回家去放冰柜里冷冻,再取出来吃,和吃冰激凌一模一样的感受。我却没有遵从,就这样常温的一勺一勺的吃完了。质感比普通的酸奶要厚重,奶油味也浓,普通酸奶成分里面是没有奶油的。当然,凭着这掺加的奶油,才敢叫酸奶冰激凌。而我发誓,再也不吃这种有些发腻的酸奶。都怪我的打开方式不对。
如今,面对造型各异、色彩缤纷、口味繁多的冰激凌,偶尔还会心动一秒钟。一秒钟之后,我还是会端起那杯温开水。
冰激凌,于我,已收藏在记忆的冰箱里,清凉的甜意一丝一缕的,冷不丁在某个夏日钻入心里,我已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