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主持人李咏去世了,死亡这个话题又再次被提起来。有人说,小时候看李咏在电视台上是那样闪亮,以为他永远不会有离开的那一天,所以当得知他去世的那一刻,感觉自己对生死的态度完全变了。也有的人开始慌张着面对自己的生活,想开始好好珍惜或许并不那么长的人生。
人们面对生死从来都很无力,历代帝王总想寻到长生不老药,坐拥万年江山,但又有哪一个能够躲过一死的宿命?就连曹操在临死之前都感叹道:人这一生,什么都带不走。回归现代,哪怕有再高的医疗水平,再高明的医术,也依旧阻挡不了死亡浩浩荡荡的脚步。
诚然,我也很害怕死亡的那一刻。我怕见不到最爱的爸妈,见不到自己深爱的眼中人,甚至,我还没有孩子,我想看看我的孩子长什么样,我还想接着下看一本书,我还想呼吸新鲜的空气……直到这一刻,我才发现,我有多爱这个世界,有多爱自己的生命。
可在生活不如意的时候,怀疑自己的存在就会像一个巨大的深渊深深困住我,没有亲人在身旁,也没有远方朋友的问候,孤独到一发不可收拾,甚至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我是不是从来都没在这个世界存在过?
我们的存在到底又是为了什么?
我一直无法寻找到答案,直到遇到和菜头的这本《你不重要,你的喜欢很重要》,才算有了一些想法。
人在年轻的时候总需要那么几个不油腻的前辈,以过来人的身份,用循循善诱而又充满慈善的话语,为你提点生活,好让自己不再那么迷茫,也不再害怕孤独的存在。在我看来,和菜头就是这样一个人,并且当之无愧。他一早就进入网络的世界,坐观了无数人的人生,又加上自己的经历,也算是把世界看了个半透吧。世界的变化体质,人注定无法看透全部。尤其当自己经历一些事情后,再次回来看他的话,才发现句句值得回味和学习。如今,拿到这本《你不重要,你的喜欢很重要》,便不自觉感受到了从手中传回来的份量感。
和菜头说,和虚无感对抗。
我有一个发现,现在的人越来越容易感觉到无聊了,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打发无聊的软件一个又一个接着出来,缓解无处安放的无聊。但很多人打发完之后又觉得自己碌碌无为,总是感叹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专注。和菜头说,大部分时候,我们并没有找到热情的那种幸运,所以我们宁可陷入琐碎。的确是这样,我们哪怕多刷上一会微博,也不愿意多看一会无用的书。两者都无用,但显然后者能够使人专注于读书本身,而刷微博的时候,你也许会回个微信,顺便再刷个抖音,总之只要在手机上,你的时间就无法专注。
但“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不断和虚无感对抗的过程”,如果可以,少看点手机,多把视线往书和身边的人和事上放,适当专注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回归现实的感觉真好。
和菜头说在客厅中央放书架吧,最好还能有一台音响。
很多伟人谈起自己的一大人生习惯,必有的一项必定是多读书。读书,到底有什么好处,我想几乎所有的好处都有,只要你想要的所有,书中都会有答案,至于你还没解答的,那也只是因为你还没遇到而已。而从大一点的方向来说,读书这件事,往往影响着一个家庭的家风和家教,想要孩子读书的家长们,总该自己作出示范吧。所以,我倒觉得,在客厅中央放一个书架,是家风的开始。
至于音响,对于爱听音乐的人来说,都不用多说。音乐对于人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可以在你悲伤的时候治愈你,也能在你高兴的时候表达你。想想在房间里充满了音符是一件多么令人开心的事。我想,等我有了自己的房子,第一件事就是去买个音响吧。
和菜头说,你不重要,你的喜欢很重要。
你怎样证明自己是存在的?当你和所有都一样赤裸裸的站在阳光下,你如何证明自己和别人是不同的?
是你的喜欢。
你可以喜欢一件事不需要任何理由,而任何人也无法反驳和否定你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件事。因为这是你喜欢的,你在捍卫自己的喜欢中深切的感受到了具体的自己,喜欢唱歌的你,喜欢喝茶的你。你就是你,不需要别人的认同。
正因为这样,你可以不重要,但是你的喜欢必须重要。“有喜欢,才会有自我;有自我,才有摆脱的可能”。
处在年轻的阶段,总会容易迷茫,看不清很多事,甚至开始厌恶这个世界。这时候,往往只有得知身边或遥远的人离开了,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和自己还活着的庆幸,也只有这时候才会感觉到,探究我们活着到底为了什么,远不如踏踏实实生活,对身边的人好来的真实。但其实和菜头在这本《你不重要,你喜欢的很重要》这本书里教我们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感受自我,本质上又已经告诉了我们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人生没有终点,我们一直在路上。
李咏在一档节目上发表的演讲“如果我的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天,我会做什么”,至今记忆犹新,如果是我,我只想更加用力去爱想爱的人,去经历想经历的事,最后不留遗憾。
后记:在写这篇书评的时候,得知一代大师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人终有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