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能力比能力更重要
陈海贤运用的是讲故事的方式
我如何看到能力,我觉得能力很重要,但是比起能力来看,心态更加重要
如果心态不好,能力再强都可能会变成团队里面的炸弹。
“自我”很重的人,会很在乎别人对他们的看法,他们的自我来自于他人的评价,如果他人评价高,那么内心就得到满足,但是如果评价低了,自我感就低了
有很重的自我证明的包袱。其实我也是这种类型的人,要去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之前有一些在这点上面很明显,如果未能够让别人觉得自己在做有价值的事情,那么她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
“脆弱的高自尊”是如何养成的?我们现在也在天天表扬孩子,大多数都是孩子你真棒,我们现在变成了孩子你真努力,但是脆弱的高自尊如形成的呢?如何可以避免呢?
僵固型思维(Laura:买了这本书)
被夸你真棒,会认为是我很棒,我就是很棒。那么我就必须得很棒,不棒的事情就不做。
努力是后天的,可以靠着努力去实现自己想要的目标,尽管有的目标没有完成,但是努力的过程是可以自我肯定的。不用去证明自己聪明,而是把精力用在努力上面
夸孩子聪明会削弱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成长型思维的人把挑战看成是成长的机会
僵固型思维的人很容易将批评当做是对比本人的批评,(有同事很容易将工作上面的事情当做是对于个人的评价),很容易将注意力从怎么做事转移到关注怎么维护“我很强”的自我形象上去。
当我们感到不安的时候,我们就会把注意力投射到自我审视,我们会问:
我是什么样的人?
别人会怎么看我?
我这么做是对还是错?
我们应该在与世界的真实互动中发展自己,而不是死守着一个僵化的自我概念。
如果你相信变化,
那么,
你是什么样的人根本不重要,
你会怎么发展才重要。
所以我不用急于证明自己到底付出了多少,而是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有的同事很喜欢被称赞,其实也是来源于内心的不安,一旦被架上去了,很难下来,比如这种类型的同事,他们要么把这些作为自我的驱动力,但是一旦失败了,就很难去面对。因为僵化的思维,会把失败了与自己对等。但是其实我们是发展的过程,就算我们失败了,说明我们方法用错了,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
这就是什么有的人未能挑战做管理,因为很害怕失败,害怕自己的形象受损。这就是僵化型思维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