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和老婆两地分居,他岳父家有一小片田,今年二老身体不舒服,老婆叫他回去帮忙收麦子。
一来一回加上收麦子至少也得4天,请假4天,算上全勤奖季度奖这些,损失有1000多,交通费也不少,收出的麦子却只值几百块。
而且单位里也忙,老婆让他第二天就回去,这也让他挺为难。
“可以出钱请人帮忙啊。”
“一方面,现在人工也不便宜,我不回去的话,老丈人肯定会自己去,万一再把身体弄出问题了,就不值了。再一方面,这样我怕老丈人家会觉得我看不起他们。”
“这个情况你跟老婆说了么?”
“她知道的,她能叫我回去,意思就是损失一点,别让二老不开心,我也打算回去了。
按理说花点钱让老人家开心一下是应该的,几百块钱也没啥,可是怎么就觉得心理不大舒服。 其实,要说最划算的,是麦子不要了,但我自己都觉得有这个想法太没人性了。
……,昨天还吵了一架。”
“你跟她抱怨了?”
“没有,我就说要不以后就别种那片地了,二老年纪越来越大了,也不缺那两个钱。她就急了,说又不要我种,难道让地荒着么?说的好像是我看不起种地的似的。
你说,那么一小块地,承包给别人不行么?我也不懂。哎,算了。”
“行了,平时对家里照顾就少,花点钱就花点钱吧,挣钱还不是为了家里。”
好像谁也没错,但总觉得怪怪的。这次事情过去了,问题的根结却还在。
生活在两地的两个人,生活环境不一样,所见所为都不同,缺少了平日的摩擦和沟通,磨合会非常慢,一点小小的观念差异存在很久,同样一类分歧持续好多年,总也不能达成共识。
当问题积聚到一定程度,两个人会对对方都感到难以理解,加上抵触心里的作用,矛盾就会越来越难以调和。
两地分居的人都有体会——单靠加强沟通好像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
来看一个变态故事:
丈夫已经厌烦了每天辛苦和受气的工作,他觉得妻子可以每天待在家里,悠闲轻松,心里很不平衡。
于是他祈求道老天爷,让他和妻子互换,就一天。
结果真的实现了,一阵青烟飘过,他变成了妻子。
当清晨的阳光照进窗子时,他早早地起床,给“丈夫”和孩子们做早饭。一个小时候后,他叫醒“丈夫”和孩子吃饭。
完毕,他赶快收拾碗筷,并为“丈夫”准备出门的衣服。送走“丈夫”,他又开车送孩子去幼儿园。
从幼儿园回来,他想躺在床上休息一会,突然想起家里有一大堆衣物还没有洗,只好赶快去洗。 先把可以机洗的扔进洗衣机洗上,再去洗需要手洗的,最后把必须干洗的送到干洗店。
回来的路上又想起家里吃的不多了,就去了超市进行采购。
等他提着大小包回到家时,已经是中午12点了,他匆忙的给自己做了一点吃的,吃完就开始打扫房间,接着准备晚饭,顺带还要把明天的早饭准备一下。
做完这些,已经下午4点多了,他赶快换件衣服去接孩子,回来后要帮孩子做幼儿园布置的手工作业,然后匆忙做晚饭。
吃完晚饭收拾碗筷,孩子闹着要他陪着玩。晚上9点多,哄孩子睡觉之后,还要起来收拾被孩子弄得一团糟的家。
11点,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躺到床上,被吵醒的“丈夫”却来了性致,他不能拒绝……
早上醒来,他发现自己还是妻子,吓坏了:“老天爷啊,求求你让我变回来吧,不是说好了就一天么?”
老天爷呵呵一笑:“不好意思,昨天晚上你怀孕了。”
两地分居,缺少了感同身受的生活体验,缺少相互的参与,单靠“听说”,这种感受是很弱的,谁也没法靠“说服”,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念。
所以,两地分居的两个人想要减少矛盾,必须“创造”这种“感同身受”的体验:
一、从多方面去了解对方正在做的事情。
不只是听对方说,还有很多渠道,比如电视、网络、书籍、其他人等,亲身体会一下,会比语言沟通的效果强很多。并不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只要有心,其实很简单。
像文章开头所写的我的同事,岳父家有田地,却对农田相关的问题一无所知,这本来是随口就问了的事情。
老婆在银行后台工作,我看新闻时会关注一下银行业相关的信息。银行业有什么大动作的时候,她们就会忙,有时候甚至是我告诉她“你们要忙了”。
老婆家的家庭观念趋向独立,家庭成员互相干涉的少,她很不理解我们家,“都是成年人了,为什么总要你管我我管你”。
改变家庭观念是不现实的,所以她每次到了我父母家,我都会打个电话问问情况,有什么问题当时解释,除了避免矛盾和误会,还能从一点点的小事之中,慢慢让她体会到这种家庭观念为什么存在。
我有一个朋友,做技术工作的,他老婆家里是做生意的,两人的思维方式差距很大。他们还在恋爱的时候,他老婆专门说通家里,让他利用一次年假的时间去帮忙跑业务。
同事说那次的经历对他改变很大,从那以后,两口子的磨合也更快了。
二、两个人见面在一起的时间,别只顾着卿卿我我吃喝玩乐,带着对方体验一下自己平日的生活,对增进感情更有意义,又不失乐趣。
如果他回家来两天,第一天让她休息一下,然后跟他商量好,第二天交由他负责安排,带孩子,跟孩子相处别怕他不会,你从旁指导,别出大问题就行了。
一开始他的安排不能考虑到孩子的需求,比如孩子吃早餐,要午休,某些天气不能出门,在外面吃饭要考虑有没有适合孩子吃的,要带水、带零食等等。
除了这些,他还要考虑你,还有其他因素,比如双方父母。让他体会一下这些,改变一下他长期“单身汉”生活形成的习惯和心态。
如果两个人的生活环境差异较大,你可以安排一天的生活,安排的项目主要针对这些差异,然后有他来负责执行,让他了解你日常的生活状态跟他的不同,可以大大增进了解。
如果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因为觉得他“不会”,不适应你的环境,你就把一切都自己做了,他成了一个“看客”,这种体会是很浅的。
三、平时能分担的事情尽量分担。
虽然空间的距离使很多事情无法一起分担,但也不尽然。
比如我长年帮老婆做一些工作报表。
再比如老婆帮我买衣服、食品等,我帮老婆买各种家庭用品、书籍、孩子的玩具等,有的是网购,有的是自己带回去。
又比如跟老人关系的协调,电话里也可以解决很多事情,毕竟跟自己的亲生父母沟通起来会容易许多。
还比如我们会一起大扫除,不论是老婆来我这里的时候,还是我回家的时候。
这些事情一个人也能做,分担,是培养彼此的责任感。
四、做一件平日里可以一起做的事情,或者培养一个共同爱好。
我跟老婆共同经营着我们的淘宝店,就是卖家里不用的旧物,现在转到闲余了,虽然卖出的东西很少,我们还是时常的维护它。
目的并不是卖东西,在这件事情里,可以很好的体现两个人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非常有实效的沟通方式。
老婆教我养盆栽,我教老婆电脑维护,老婆现在已经是他们单位的电脑“大神”了。
五、学会郑重的表达。
说情话,用明信片。家里的重要决定,写入“家规手册”。
平时沟通的时间本来就少,所以要重视沟通的效率。一张小小的明信片,可以胜过千百条微信。“家规手册”里的一行字,好过一次次的面对“忘了”、“没注意”的结果。
更加郑重的表达方式,够引起更多的重视,大大加强磨合的力度。
六、对对方所处的不同环境和所持的不同观念不要本能的排斥。
不要因为浅层接触带来的不适感就完全否定,改变习惯本身就是一件痛苦的是,进入一个新环境,接触之初必然觉得有点不适。
它能长期存在,且能被很大一部分人接受,必然有其合理性。
当然,也不是说一定要接受对方的观念,只要能理解就好了:你不会那么做,但是对方那么做了,你至少真的明白那是为什么,这样就基本不会觉得有原则性的矛盾了。
异地婚恋是会给两个人的磨合造成一定不利的影响,但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认识到问题所在,稍微上一点心,距离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