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报道上说,2019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有1013万。
6月22号后,随着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录取分数线也已划定。
这时候,填报高考志愿,变成了继高考后的的头等大事。
如果说高考是考学生,那么填报志愿就是学生家长一起考。
我所在的湖北省,第一批次志愿填报从6月25号开始,到6月28日17:00填报截止。
焦虑从知道分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如影随形。
除了考生,还有家长,焦虑人群远远大于1000万这个数字。
朋友家的女儿今年高中毕业,知道分数后,她就开始整晚睡不着觉,倍受煎熬。
估计除了各省市文理科状元,除了那些被保送的学生,除了决定复读,已经进入新一轮复习的学生,没有人会不焦虑。
因为志愿填报太重要了。
刘备教授把填报大学志愿,定义为人生三大重大决策之一,其它两项分别是:找工作,结婚。
有了好学校,读了好专业,才会有个好工作,将来结婚成家才会一路畅通。这估计是很多父母心里的美好愿望。
这样想没有错,做为需要依靠高考改变命运,跨越阶层的普通大众来说,确实如此。
好不容易挣来的分数,因为自己的疏忽,没有被好的学校和专业录取,甚至造成掉档,滑档,真是要抱憾终身。
可是,这样的意外事故,年年都在发生。
因为重要,所以重视,又因为重视,所以紧张,焦虑。
什么时候截止填报了,什么时候焦虑暂缓,什么时候接到录取通知书了,什么时候焦虑才会消减。
二
这几天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志愿不好报啊”
为什么不好报?
第一个原因是迷茫
刘备教授观点是“填志愿的时候不知道大学是什么”
学生平时忙于学习,无暇顾及其它,对大学的认识,很多都是一知半解。
听到最多的问答是这样:
“你喜欢什么样的专业?”
“不知道”
虽然有一些孩子,一直都目标明确,但迷茫的还是占了大多数。
家长呢?会不会知道的多一些?不一定。
想我当年,提前半年都在听各种讲座,学各种资料,网上下载报考指南,注意事项,笔记都记了一大摞。
你要是问我,对各个不同层次有多了解,专业有多熟悉,真没有,学校太多了,专业也太多了,发展也太快了。
就像有句话说的,明白了所有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一样。
看来看去,我这个外行照样懵圈。
后来,多亏好朋友凤兰,是她结合一分一段排位法,帮我女儿在有限的分数内,填报了性价比最高,最适合的学校和专业,并被成功录取。
不好报的第二个原因是:每一个考生和家长面对分数都有遗憾。
这几天有这样一个现象:
没过录取线的在想:要是多几分,过了线就好了,起码压线填报,还能挤进一本院校。
过了录取线的在想:这刚过线,太难选学校了,要是多一点,就有更多选择了。
过了一本线几十分的:太难了,要是分差拉大点,何至于如此。
过了一本线100多分的:离自己理想的学校,理想专业,还有点悬,要是再多几分就好了。
我没和高考状元接触过,不知道他们有没有遗憾。
报道上说了,那个高考完给母亲下跪的考生,高考分数635,按理说很高了吧,他妈妈说很满意,他却依然有遗憾。
遗憾也没有办法,即成事实的事。要么接受,要么推倒重来,只有这两条路。
不好报的第三点是:家长孩子报考意见不统一。
家长觉得不错的学校专业,孩子不认同。孩子想读的专业,家长各种阻挠。
双方都无法有效说服对方,加大了内耗。
三
有的孩子,特别接受不了自己高考成绩,不接受这个成绩对应的院校专业,一心想着复读。
其实无论是填报志愿走进大学,还是选择复读再奋斗一年,都需要冷静思考,结合自身实际,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利弊。
每一个选择,背后都会有一堆要面对的问题,要多问问自己,准备好了吗?这是我真正想要的吗?
今天6月26号了,我想就这几天看到的现象说说自己的想法。
当然我不是专家,给不大家有价值的报考建议,就当经历过焦虑的家长和正报志愿的你聊聊天好了。
在填报志愿上,刘备教授的这个观点我很赞同:
“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说,填志愿相当于把你手上最宝贵的资源——年轻时代最好的时光,都投资到了某个专业上。”
所以,如何让你的投资利益最大化,甚至能通过时间积累收获复利,值得关注和重视。
对于不知道学什么的考生和家长,建议选择需求量大的基础专业。
比如统计,会计,法律,外语,建筑等,这些专业社会需求量大,不用担心毕业即失业。
对那些喜欢医科孩子,家长担心辛苦不同意的,想和家长说一声,让他们去吧,不要阻拦了。
所有国家,医生都是拥有崇高地位的高收入人群。
虽然前期学习时间长,艰苦,年青医生收入不高,可它复利时间长,有专业优势,不存在不好就业或是中年危机的事情,当然这一优势还有学法律,学建筑的。
学医太辛苦,又有什么是不苦的呢?学习的苦是暂时的,总胜过一辈子吃苦吧?
能到大城市就尽量去吧
地域很关键,有句话说“能上北京上海的211,绝不上其它地方的985”
专家说,这一选择的底线是新一线城市。
为什么要强调大城市?因为它们有更多的学习资源,实习机会,工作机会。有着小城无法比拟的优势。
特别是女孩,眼界和格局对一生的发展都很重要。
当然志愿填报还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除了地域,学校,专业,还有家庭经济条件,孩子的性格特征,对专业的接受,认识程度等等。
绝对是一个需要综合,全盘考量的大事件。
希望每一个高考生,都能分尽其用,被自己心仪的学校,专业录取,开启新的人生征程。
祝福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