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她,是如她所是,非如我所愿。
难得放假,因为感冒+咳嗽我懒在被窝不想起床。
可有有姐今天起得很早 ,心念念着要和爸爸、奶奶回老家。她看到我没起床,这个小家伙跑过来在我脸上亲了一口。
瞬间觉得自己好幸福呀,这个甜蜜的吻是早上的小确幸。看到这个曾经难缠的高需求宝宝,已经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小姑娘了,有种老母亲的欣慰。
这个高需求宝宝,原来可是“小恶魔”一个。记得希尔斯的《亲密育儿百科》中有一章对高需求宝宝的特征进行大篇幅描述,对标襁褓中的有有姐简直是躺着中枪。
高需求宝宝渴望身体接触,她们喜欢一直被抱着,一放下来就会大声哭闹,抗议。她们超级敏感紧张,这种敏感的性格,使她们对特定的看护人,产生很深的依恋,所以不要指望他们会接受陌生人或者是临时看护人。
记得襁褓中的有有姐,真的是把我和外婆折磨的够呛。我们晚上天天轮流抱着她,不抱就不睡觉,不抱就哭闹,甚至是抱着的姿势不合她意,也会立即以哭闹来抗议。
那时候因为孩子太黏人(只认一个人),独自照顾她的外婆常常会非常沮丧和发脾气,觉得这孩子是故意在折磨她。那时候的我也很沮丧,心里很懊恼“为什么孩子不需要我”。
好在我是比较愿意学习的妈妈,从《亲密育儿百科》学到不少。作者希尔斯医生家恰好也有个高需求宝宝。尽管高需求宝宝很挑剔,有固定的思维方式。这种特性在早期会把父母搞得精疲力尽,但如果父母能接纳孩子的特质,让她们获得满意的照顾。这样的宝宝更能与人建立深沉,亲密的关系。
希尔斯在书中特地提他家的高需求宝宝—海登长大后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情感丰富的姑娘,愿意与人亲近,对她人充满爱心并懂得付出。
原来我还对本书的随时满足宝宝需求的理念持有怀疑态度。但是看着日渐长大的有有姐,确实不像当初我和外婆所担心“坏脾气,被惯坏的”孩子。
虽然高需求宝宝长大仍然是高需求儿童,相对妹妹会黏人一些,对亲密有着更多需求。但她在情绪上的确比较敏感,细腻,在幼儿园也喜欢与老师亲近,很容易融入新环境。只要她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的,有安全感时,是很乐于奉献的。比如主动要求当小助手,负责倒马桶,还帮妹妹倒马桶。
现在的她对于情绪管理有很大进步。当我们大人发脾气时,她会冷静地笑着提醒“你在暴力飞车了”,“你的大脑盖子打开了”。
前天晚上,这姑娘尽然对我说“妈妈,奶奶要我和你说,你别再骂爸爸了。”
“妈妈你是个淘气鬼,你别再淘气了”听到她这么说。我…
育儿路上,越来越觉得孩子原来是我的导师,她们就像一面镜子让我发现自己。
爱她,是如她所是,非如我所愿。接纳孩子的特性,她们会教会我们更多。
感恩生活中的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