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以前,部门小班姐发起了一个阅读分享活动,每个星期的周一,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做一个小型的分享,关于任何内容的都可以,可以是一个故事,可以是一个概念,也可以是一种工具,虽然我们办公室只有三个人但好在大家都对这个活动挺感兴趣,我也觉得很有趣。于是第一周,由发起人小班姐先做了分享,给我们介绍了一种习惯养成的方法,整个分享很流畅而且条理也很清晰。马上第二周就轮到我做分享了,但刚第二周,我就把这个活动推迟了。
首先,工作确实占用了大量的时间,的确上一周,可以是自己工作以来最忙的一周了,这样的说法一点都不夸张,因为几乎一周的时间没有在晚上10点之前下班,甚至好几天回家洗漱后就已经凌晨了,所以工作日也确实没有时间。也正是因为忙,自己又给自己找了借口。
其次,逃避心理,最初听到要开始这个活动时,还有点小期待,单纯地觉得会有趣,可真正马上到了自己该分享的时候,压力就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不知道自己该做何分享?不知分享的内容有没有价值?自己还没实践的道理合不合适分享?因为这些对未知的恐惧所以自己潜意识里总是在逃避,心想这周这么忙,可以理解,这项任务可以延缓一下,可说到底,工作忙,时间紧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只不过是想逃避直面恐惧而已。
后来想想,每一个开始可能都不会是完美的,我们也只能尽力做到最好,而且自己总有这样负面的情绪,很多尝试没等开始,就预想各种糟糕的结果,导致都不敢跨出第一步了。之前在好多书里都提到过一种学习方法——以教为学,就是把教别人的过程做为帮助自己学习的过程,“分享”其实就是一个以教为学的过程,因为要向他人表达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第一步就会督促自己先充分理解,这样才能做到更准确的表达。其次,“分享”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复习、整理你所学到的知识本就是一个强化认识的过程。最后就是《好好学习》里所讲到的只有能指导实践的信息才算是“知识”,我们学到的任何“知识”,即便当下没有应用的空间但只要你能分享给其他人,他就已经实现了由“信息”到“知识”的跨越。该做的事,早晚都要去完成。
这星期,认真准备周一的分享主题。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