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已不再是故乡,我记忆中的故乡,是小时候爷爷种在菜园子里的瓜还没熟时,我和弟弟偷偷的去摘回来,里面的瓤都是白的,我们就大口的啃,嘴里还互相说着,真香,真甜。哈哈,这就是记忆里的故乡吧!
故乡已不再是故乡,我记忆里的故乡,是小时候下午放学不回家在那天小溪里卷起裤脚,和一大群同学朋友在捉小鱼,那里的鱼也不是很大,大概有三五寸那么大,它们在水里自由自在,我们在水里自由嬉戏,等大人站在家门口大声的喊我们名字时,才着急忙慌的穿上那千层底的布鞋,背起书包里三五本课本的书包疯狂的跑回家,迟了怕挨打。这就是记忆里的故乡吧!
故乡已不再是故乡,我记忆里的故乡,是小时候一到了放暑假放寒假,就两本薄薄的暑假作业,一个假期都不用看一眼书的,到了报名前一天晚上,疯狂的写作业,一个通宵达旦啊!而暑假时就是赶着家里的牛,驴去山上放,那是我童年最珍贵的记忆,可以烧火烤洋芋,可以烤蚂蚱……反正好多玩伴在一起没有一个玩具却能欢声笑语。而到了寒假,可以好多人约上去扫树叶,可以用这些凋零的叶子烧炕,可以让我们暖暖的过一个暖暖的冬天。闲的时候和邻家小孩弹弹珠,弹弹珠时手都冻僵了,鼻涕都流出来了,也许那时候才是展现本事的时候到了,虽然冻吧,但那无穷的快乐是拿命都换不来的,这就是记忆里的故乡吧!
故乡已不再是故乡,我记忆里的故乡是小时候过年时的那种争抢,那时候家里条件一点儿也不好,过年就买二斤核桃,二斤水果糖,一袋花生,一袋葵花子,两瓶饮料水,二斤蒜苗,一斤调料。好像我记忆里就这么多了,还有就是杀完猪等着把猪毛买了卖几个升天炮,那时候的都不叫烟花,因为他只是升上半空中只是“啪”的一声完了再啥了没了,总共二十响。还有就是妈妈每年过年都会给我和弟弟做一双新鞋,再卖一身新衣服,大年初一“出行”时穿上可洋气了,而且那时候年货过完初四初五就已经吃完了,而且什么都那么香。这就是记忆里的故乡吧!
故乡已不再是故乡,我记忆里的故乡是我们镇上的学校里有好几百人的学校,而且老师也很多,而且那时候的老师都是很严厉的,我们也很害怕,老师大声说话我们都可以鸦雀无声,老师批改的作业都是自己独立完成的,练习册也就那一本,薄薄的,三天写一页,我从开始就不是个爱学习的好学生,所以读书对于我来说就是完任务,从小学一年级完任务到大学毕业,记得那时候老家的同学也有考上北大清华,复旦同济,而且985和211也不少。那时候一有时间就是弹弹珠或者跳皮筋,打沙包,并没有多么的说是认真或者写多少作业,有的同学放学回家还要帮家里干农活,我们没有繁重的课业作业更没有家长催我们好好读书写字。这就是记忆里的故乡吧!
故乡已不再是故乡,我记忆里的故乡是旦凡是家里大人安顿的话,人家让我怎么做就怎么做,哪里还有问为什么,哪里还有讨价还价,这都是啥毛病,不听话了,揍你一顿再说,哪来的这么淘气?这就是故乡吧!
故乡已不再是故乡,我记忆里的故乡是父亲三十岁左右和母亲一天跟着爷爷去下地劳作,日出而出,日落而归。爷爷怎么做,他们跟着怎么做,这是故乡农村的我家,当然故乡这样的家很多很多,他们虽然三十岁年华正好,但也守着那几亩地到今天。辛苦一辈子,没有去过外地,从土坯房到现在的砖瓦房,党的政策普及,农民也稍微好点。这就是记忆里的故乡吧!
……
故乡都还是停留在记忆里的,现在的故乡貌似丢了魂儿似的,看不到之前的点点滴滴,更可怕的是故乡留下的只是依稀的,上五十岁的大爷大奶,大叔大婶儿,田间地头却堆起了更多的坟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