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殷本纪》记载商族的始祖契大致与夏禹同时。相传他曾跟禹一起治水。他因治理洪水有功,被赐予商丘这片土地,成为商族的发源地。先商时期商王祖先的世系为: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微——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天乙(成汤)。
从契到成汤建国之间,商族有八次迁徙,八迁的地点史无明文,王国维根据《世本》、《竹书纪年》等书做了考证,勉强凑齐: 1,契自毫迁居蕃;2,昭明自蕃迁居砥石;3,昭明自砥石迁商;4,相土自商迁商邱;5,相土自西都商邱迁居东都泰山下后复归商邱;6,商侯迁殷;7,殷侯复商邱;8,汤始居毫。
契的儿子昭明将部落定居在砥石。其子相土更开创了商族鼎盛时期,活动范围直达山东滨海"海外"地区,并迁都商丘。相土建立东都,乘着夏王太康失政的机遇,通过"作乘马"改进交通工具,使商族迅速壮大。
然而夏王少康复国后,商族在曹圉时期重新臣服于夏。直到冥的出现,这位治水功臣勤政至死,被商人尊为与契、汤并列的先祖,享受隆重的郊祭之礼。
冥之子王亥更开创了"作服牛"的壮举,驯服牛拉车。但这位被追封为"王"的祖先,最终在与有易氏的冲突中遇害。其弟王恒夺回牛羊,儿子上甲微联合河伯复仇成功。微不仅平定内乱,更带领商族进入有文字记载的新纪元,在周祭制度中永享首位祭祀的殊荣。
“三报二示”五位先公——报丁、报乙、报丙、示壬、示癸,他们在周祭制度中有明显的序列。这一时期,商族的势力不断增强,最终为灭夏做好了准备。
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