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讲解高效阅读的书有很多,但这本敢把副标题写成:20分钟读懂一本书。这倒是很少见,所以让我很好奇。
《高效阅读--20分钟读懂一本书》的作者是渡边康弘,他是日本的一个读书会创始人之一,在大学时期就开始利用书本中学到的知识来创业,每年阅读超过500本的经管类书籍,而且还是英文的,这种阅读量相信是会让很多阅读者惊讶的。
渡边在书中提出的主要方法是共振阅读。
这里的共振,在日语中通常写作“共鸣”,在心理学中也有个词叫心流,指的是人把精力完全投入某种活动上,忘记了时间流失的感觉。共振在这里也是同样的意思。但看完整本书后,个人感觉两者还是有区别,比如心流是指将个人内在和外在事物达到和谐相处的目的,可能需要对外在事物做通盘的了解,也可能取自己所需就可以了,而共振阅读法强调的是个人的主观阅读目的,甚至不需要完全看完一本书,所以重点在于个人的兴趣,而不是了解作者的通盘观点。因此这里的共振阅读和拆书法有点类似,难怪这本书会请赵周老师做推荐了。
这本书的结构其实蛮有心意的。一般来说阅读类书籍会先讲阅读的重要性,然后进入如何选书,最后是阅读的技巧,而《高效阅读》总共分为了五章,结构是先从20分钟阅读会产生的那些疑问开始解释,然后直接进入阅读方法--共振阅读,接着在第三章叙述了共振阅读适用的一些场景,第四章才开始讲解如何选书,第五章作为结尾章节,却是一般阅读技巧书的第一章内容:用名人的阅读故事来论证阅读的重要性。
所以关于这本书的阅读姿势,如果你已经看过很多阅读技巧方面的书了,那么直接翻看第二章就可以了,里面详细解释了共振阅读的操作步骤,如果你第一次接触这类型书,可以随意挑自己想看的章节了。
关于这本书重要的共振阅读法,首先说一下支撑的五条基础假设:
1、在接触书本一瞬间,身体就能获得信息,
2、无论多快是速度翻阅书籍,头脑都会留下信息,
3、大脑会试图思考这些信息的含义,
4、阅读时处于不同立场,也会对信息的理解和记忆发生改变,
5、以故事情节来阅读,可以加速理解。
除了第一点有点玄乎外,其余几点都比较好操作。接着进入实操阶段:
先做呼吸调整口中缓慢呼出气息,然后鼻子缓慢吸气,持续一分钟。这主要是将大脑的波长调整为放松状态。
然后进入共振阅读阶段:
0、接触书本,明确目的
1、随意翻阅,大脑下载信息
2、在三栏表格绘制曲线
3、从曲线中感兴趣的项目上摘出单词
4、根据感兴趣的单词,带着问题去读
5、基于从本书获得的方法,制定出行动计划
在这里要注意一点,这种阅读方法非常注意主动阅读,所以阅读前就要明确目的,通过随意翻阅,对目标做修正,接着在纸上画三栏表格,然后绘制上山坡形曲线,将书中感兴趣的地方,在曲线上按顺序做标识,写上页码,然后等过完全书,再将这些兴趣点按照优先级,重新编码,最后对于这些兴趣点重新读一遍原文,写下自己的想法,制定出行动计划。
也许有些小伙伴看到这个步骤,会想到赵周老师的拆书法,其实两个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拆书法明确了阅读者对于书本是掌握自己需要掌握的,拆书法没有宣传对于书本的全盘掌握,而共振阅读的口号是20分钟读懂一本书,这让人对该方法的期望被拔高,而实际上,很多书要扫完这个步骤,远远不止20分钟,渡边的回应是,这种现象的确存在,不过与其花一小时读一本书,还不如花这个时间多读几本书,我们可以发现,渡边狡猾的回避了阅读时间的问题。
但这并不表示共振阅读法没有效果,其实对于短期突击一定项目来说,共振阅读还是蛮有效的,因为拆书法虽然很实用,对于每个步骤都有相应的规范,但是拆完一本书后,只剩下一个个零碎的拆书便签,而结合了共振阅读法后,就可以把这些便签融合进三栏表格里,两者的结合既照顾了细部,又展示了全书的兴趣线索。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如果要做三栏表格,建议用大开页的纸张,然后搭配不同颜色的笔,这样不会显得拥挤,也更美观。
这就是我对共振阅读法的建议,与其单独使用共振阅读法,不如结合了拆书法,更加的具有实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