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常常说中国人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其实对于拥有”自我驱动力”的人们而言比不如此,他们往往会反思造成现状或者结果的原因。但诚然,就算如此,人们往往缺乏一个“自我总结”或者“深层推敲”的习惯。我也是如此。虽然可能是碎碎念,虽然可能对你未必有什么实际的帮助,但正如张晓风所说——如果有一句话能让我一夕长大,那是上帝的恩赐。我希望自己的真实经历以及用文字的形式对思考所得到的东西沉淀下来,和屏幕的另一端的你分享。如果有所启发,那便是我的荣幸。
【About me ——起源】
haha,真正进入主题前,我想唠叨一些关于自己的琐碎事@_@。
从2016年神推鬼使的偶然机会下,凭着我稍微会做一个比别人稍微漂亮点的PPT的”技能“突然”被闯进”了广告圈。
自那次完成了某国际品牌的年会方案后,陆陆续续就开始接触了线下活动版块,线上营销版块乃至一个项目计划书和品牌策划案等等。而且做着做着,从零零散散的项目积攒回来的金钱比我本身的全职工作还要多,因而从2018年初开始,就真正的舍去了全职的工作,开启了Free Lancer的道路。
其实说来挺惭愧,因为在我每次跟自己对话的时候,我由于长期处于case by case的环境中,这会使我变成一个无论应对什么客户或什么行业,我都成了一个“万金油”的角色,但并非一个可以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在自己跟自己对话的时候,我常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其实已演变成对灵魂的拷问了):究竟我最能拿的出手的东西是什么?————然而一直无果,直到现在。
【Chance —— 契机】
但由于作为一个“策划小能手”,拿着能给人拿去谈投资人、谈甲方的方案,让想自己做项目的小伙伴很容易在找合作伙伴的时候首先就会想到我。
向我抛过橄榄枝的从一些资深的老行尊、不安分的白领到还没工作就想创业的大学生都有。以白羊座敞开一切,看谁都是朋友的个性,17年开始跌跌撞撞地深入了几个初创项目。你问结果如何?如果从最直观的金钱和时间的投入产出比来讲的话:一个比一个更扑街 = = 。
可以给你看看这些项目有哪些(按时间排序):
- 蹭着某部爆红电视剧热度而做的日料品牌
- 高校跑腿项目
- 日式轻食外卖项目
- 素食类烘焙项目
以上几个项目,总经历时间竟然只有不到一年半.......
看到这里,不仅是你,连我自己都不禁怀疑: 我就是一个没啥坚持的人好吧......
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惑我的症结,是否就是因为我不够坚持而造成每个项目都还没到昙花一现的状态就曲终人散?
【Rethinking——反思】
我现在已经没有深度进入某一个项目(关于这个话题下一篇再详说),而正因如此,我才能更好地清空自己来回顾这段虽然从时间轴上看上去并不长但对我而言似乎经历了数次思想洗礼的旅程。
我以一个项目计划书的逻辑来出发,总结了几个导致失败的原因。
1、核心:在我们营销学中的4P,最重要的一个P就是产品。 而以上的项目,产品的核心并不在我的手上——由于我的职能限制,我更多的是负责Place就是渠道的板块。无疑,在开拓市场的时候,渠道是很重要,但能创造出增强回路,形成产品复购和用户口碑的更多归功于产品本身。因而一但负责产品的关键元素失衡,整个项目就会等同于失去了核心驱动力,我只能作为一个旁观者,无能为力
2、合作关系:接着上面的原因,产品环节失衡,我原以为归咎于合作伙伴就是人的问题。但得益于最近听了刘润的”洞察力课程”,终于醒悟过来,”人“在项目中仅仅是一个要素,每个人都肯定会有其优缺点,一旦要素出现问题,我们并不是要改变这个要素,而且改变我们之间的连接关系。譬如在烘焙项目中,这个是最明显的:由于我的合作伙伴是一个在后来我总结合伙人条件中基本没有一条是能符合的人(有时间我会再写一下选择合伙人的条件),所以当其不能完成产品研发或者生产的时候,我当下只能想到如何改变她的工作习惯——你能想象,一个人怎么可能一夜长大,将自己的习惯一下子就端正过来? 所以假如这时候,我是聘请负责技术的员工的人来解决问题呢? 就是通过一个第三者来平衡我和她之间的关系,可能结果真的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3、客观性:我在帮别人构思商业项目时候,往往都能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色来分析。但当自己深陷其中的时候,就会将”情绪“”感情“这些主观性的词语放置在应该解决的事情前面。诸如我会担心如果自己公事公办的时候对方会不会受到伤害,而导致我的行为失去了更加客观的解决方案。——在这里真的很推荐刘润的洞察力课程,能让我们锻炼出如何把自己抽身出来,客观理性地找到更好的解决方式。
【后续】
自从离开了163blog后,很久很久没有发自内心的做这样的一些文字记录了。匆匆记录下最近反复思考得出的结论,有点粗糙。如果这个习惯能养成并坚持下去,这样对于我已经又是一个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