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天,三个蛋宝下午就啄破蛋壳,等到睡觉时依旧没有出壳。
大惊喜,小遗憾
今天早上,六点半,起床第一件事便是观察小鸡。虽然,意料到昨天啄破蛋壳的小鸡今早要出壳了,但打开孵化器盖子那一刻看到两只羽毛还没有干透的小鸡仔,心里还是满满的激动。
其他蛋宝每个都啄破了,如同8号、10号和11号,这些蛋宝也快出壳了!
心中也有些许遗憾:因为未观察到小鸡努力从蛋壳中挣扎出来的瞬间!
7:00,儿子从睡梦中醒来,我立刻让先生告诉他小鸡出壳了!他惊喜地从卧室跑出来,问我:“妈妈,小鸡真的出来了吗?”
我笑着鼓励他:“你打开看一下吧!”
“哇,小鸡出壳了!”他边叫边拍手,难掩兴奋之情!“爸爸,你快来看小鸡出壳了!”
“招朋引伴”说的就是此时的儿子!
一家三口围着小鸡观察、讨论,听着鸟鸣般的“啾啾”声,觉得生命是那么神奇、那么美妙!
“它叫风筝、它叫小二。”儿子开始给两只小鸡仔命名,挺有趣的名字!
“要是能看到小鸡从蛋壳里钻出来,那就完美了!”我对他们说!
等待出壳,发现惊喜
自从看到两只孵出来的小鸡后,过10多20分钟儿子便会掀开盖子看一下,其他小鸡有没有变化。
他在等待其他的小鸡出生!
7:40我们一起作了观察“小鸡出生记”,他画画,我写文字。
写完观察记录,儿子又忍不住掀开孵化器。
接着传来他惊喜地呼喊声:“妈妈,快来看,13号有变化了!”
我赶紧来到他身边,果真延着之前啄破的小洞横向裂了一圈,从裂缝可以看见小鸡的羽毛。小鸡在里面挣扎着,风筝和小二时不时跑过来啄它一口、踩它一下……这依然不妨碍它从蛋里钻出来的决心。它不断挣扎着,先露出了脚,再挣扎头从蛋壳里钻了出来,接着下半身也脱离了蛋壳,这是一只棕色夹杂黄色的小鸡。整个过程大约2—3分钟。
经过一番挣扎,它似乎有些力竭,倒在捡雏网上休息。休息约一分钟它有挣扎着站起来,踉跄着走一步又摔倒了……反复五六次它终于能站稳一点了!
儿子给它取名叫“存钱罐”。有趣的小孩!
我们把羽毛干透的风筝和小二移进了纸箱里,以免它们像刚才那样“捣蛋”。
接着我们开始等待10号、12号和7号出生。
“妈妈,12号也有变化了!”儿子再次在掀开孵化器时惊呼!盖子一次次的打开,可以看到他期待的心情!
我陪他再一次观察了小鸡出壳!这一次是一只黑色的小鸡,他把它叫做“机器人”!
拯救10号
10号昨天下午就破壳了,在卸蛋盘移蛋时不小心把啄破的部分蛋壳弄掉了,原以为它是最先出来的,没想到却变成了最困难的!
此时,我才明白为什么不能帮助小鸡剥开蛋壳,经过挣扎它的生命力才更强。就如同孩子需要经历努力才能达成目标一样,这似乎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则!
此时,我也发现10号无论怎么挣扎蛋壳都不能破裂,原来蛋宝蛋壳破掉部分的蛋膜变干,这导致它破壳困难。
看来10号“难产”了,我和儿子说了原因。最后,我们决定要帮它一把。
于是,我帮它把蛋膜撕开,在破壳的地方掰开一条裂缝,让它能挣破蛋壳……
终于,它冲破了阻碍,出壳了。儿子竟然取名叫做“蒜苗”,真是有趣!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大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无论是教学还是育儿,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需要提供最少、最必要的支持,这样即有助于他们走出困境,又不至于形成依赖!
拥有一支萌鸡小队
到下午,儿子已经拥有一支萌鸡小队了,他把小鸡出生的视频分享给自己的朋友、玩伴、奶奶、婆婆……
分享,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看到他终于会主动分享了,心里挺高兴的!
7号却迟迟不肯出来,不知是否会在夜里出壳呢!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