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书平台的奇妙旅程,让我今日有了小小触动。从酷爱旅游的小姐姐到日本寄居的大叔,旅行 的空间概念在我时而躁动时而平静的内心又激起一片涟漪。
最初次的涟漪起是在初三,那时候对未来无限憧憬,也曾扬言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的豪情,加之在那个不合时宜看闲书的寒假,被小鹏的《背包十年》所吸引,那又是打开视野的一次旅程。从尼泊尔到西欧,从中国桂林到美国纽约,世界随着小鹏的脚步在我面前徐徐展开。
他曾说过:流浪的时候,我脱掉伪装,在街头放声歌唱,走的累了,就把双脚放在地狱,把眼睛搁在天堂。
其实感谢小鹏,至少背包十年算是在我心埋下一颗种子。
高中毕业的那个暑假也曾想着独自去旅行,可笑的是,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因为身体原因最后也不了了之。
其实一直在思考旅行的意义,却因为确实走过的路有限,也会词穷,没办法,自己认为进步空间还是有的。
小小的反思下,小的时候,想要去旅行,就是因为看着别人旅行过,想当然的自己也要。仿佛旅行成了玩具,别人有我也要有。长大一点,更多是对外面那个绚烂的世界的向往,到了现在,多少开始注重自己精神方面的需求。
清楚的记着去年12月份去登天平山,那日苏州格外舒适,阳光正好。乘公交车去目的地的时候不明就里提前两站在木渎下了车。人生地不熟,赶紧找了个同下车的大娘询问。大娘为人平和中带着热情,不仅告诉了我去路,而且关注于我为什么回来一个人登山。从大娘话中得知她更倾向于结伴同行,原因是那样可以增进彼此的感情,并且玩的可能更快乐。我非常赞同大娘的话,可有时候,那种自己独自一人的孤独和自由总是那么强烈的震慑,吸引着我。可见,不同人的旅行观是不一样的。你无法分出谁好谁坏,但你能通过旅行去发现自己,发现自己对待陌生人的态度,感受自然的态度,并且不断去学习,去改变。从旅行的一个点开始,引出无数条线,最后构成的美丽图案。人生的旅行何尝不是如此呢?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