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样的,这几天忙里偷闲看完了《傲慢与偏见》,我又一次想提笔写点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是我最主要的态度,以前矫情,遣词造句,故作高深。可能是年纪使然,现在的我越简单越喜欢,生活是,读书也是。
读书想要简单,便读经典。
先说说我觉得《傲慢与偏见》略显狭隘的地方。
情节单一,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达西对伊丽莎白不明所以的爱慕及看似高傲外表下温柔的初心,构成了主要的情节;辅线是简与彬格莱互生好感,相互误会、重归于好。情节线少的好处是不难读,可是不得不说这也是缺点。
格局太小,《霍乱时期的爱情》情节也单一,甚至更单一,纯粹写男主对女主的痴心不改,从少年时代,到壮年、到老年,至死不渝。但就是宏大,格局、境界的庞大,令人叹服,将简单的事、简单的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循环往复着写,写出变化,写出格局,一个字:难。而《傲慢与偏见》女子气十足,达西的傲慢与伊丽莎白的偏见,达西的多金与伊丽莎白的美丽,都有偶像剧的意味。
主题肤浅,一流的作品是划时代的,你可以从里面看见自己,她可以从里面看见自己,所有人都可以看见自己的存在,衍射自己的内心,带给人道不明的思考。还是和英国作家比吧,如艾米丽.勃朗特,不知不觉便将《呼啸山庄》写得如深深的潭水,折射人性、普遍的人性。而《傲慢与偏见》还是局限在婚姻的门第观,局限在数不尽的社交、局限在同居有多恐怖。
我自己喜欢沉郁的风格,所以对这类浪漫的、清新的,如《简.爱》等都不算太喜欢,但说真的,它们依旧有太多优点,一点儿也不妨碍它们成为经典。
人物性格全。就一个字“全”。三流的作品总是优化自己的主角,毫无保留、无底线。好的作品实事求是,将人物多层的性格塑造出来。如伊丽莎白她是美丽,但与简相比也略逊色,伊丽莎白是聪明,但有时也被蒙蔽,伊丽莎白是高傲,但有时也市侩,总总迹象说明,她丰满,有血肉。
还有一个意外收获,编剧们应该是从小看这些书的,一部《简.爱》是霸道总裁戏的鼻祖,一部《傲慢与偏见》是你的温柔我不懂的欲语还休。
所以,孩子们,多看经典的好处是,它们高高在上,地上的你看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