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第一章媒介即隐喻
文章开篇作者指出了对当代文化界某些现象关心和忧虑。
政治家通过在银幕上树立一个良好形象获得民众好感,商人们通过广告来宣传自己的商品,教授通过增加段子来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人们相信会取悦他人的人能够赚到更多的钱。
引自影片《坚固柔情》。撒切尔夫人幕后团队曾从声音,发型,服饰发饰等多个方面打造了一个沉稳刚毅的女首相形象。
作者认为,1.会话形式影响会话内容。
短视频如烟雾般转瞬即逝,哲学自身的严肃性,深入性限制了其通过短视频的传播,也就降低了人们深入思考的能力。如果缺乏媒介,今日新闻就无法快速传播。就算它客观上确实发生,也好像从未发生过。在宗教里,通过图像雕塑或者其他具体方式描绘以往意识里抽象的神灵的人,会发现神灵已不再那么神秘(文艺复兴,文科生狂喜)。就算在同种语言媒介中,不同的语言特征特征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线形的英文更倾向于一维,方块的中文更倾向于多维。
而我们的社会,正处在传播媒介由印刷术时代向电视时代的转变(针对20世纪后半叶)会话(一切使某个文化中的人民得以交流的技巧和技术)形式也正由文字转变为视觉形象。
2. 会话形式即媒介是一种隐喻。
每一件事物都有其表面的意义和背后隐喻:钟表的发明不只是时间显示,更引入了一种新的人与上帝(人对自然的感知)的对话方式。眼镜的出现不仅完善视力,更告诉我们可以不必迷信天命,身体和大脑都是可以完善的。当今媒介的隐喻就是公众话语权的解体和体向娱乐艺术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