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了解感觉统合!了解您的孩子!!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也就是人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视觉、听觉、触觉等形式,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 多数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在游戏、运动和闲暇活动过程中发展起来。但对于有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不象应有的那样有效地发展。

                       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常常表现出以下症状:

◆ 容易分心;

◆ 活动水平过高或过低;

◆ 冲动、不易使自己平静;

◆ 自我概念差,易出现行为问题;

◆ 对感觉的刺激反应低下或过度;

◆ 社会交往能力不佳,情绪不稳定;

◆ 动作笨拙,粗心;

◆ 肌张力不足,姿势不佳;

◆ 注意转移困难;

◆ 言语、语言发展迟缓;

◆ 学习成绩不良。

当然, 感觉统合失调,有时可能表现得很隐匿,父母容易把问题归咎于其它原因,如“他固执,懒惰”,“他不愿做”或“她被宠坏了,怕羞,骄气”等。

                    造成感统失调的因素:

(1)早产或剖腹产;

(2) 活动空间狭小或过多依赖学步车,导致爬行不足;

(3) 过度保护或管束过严;

(4) 缺少同伴群体;

(5) 缺少户外活动和各种运动;

(6) 过早进行认知教育;

(7) 电视、游戏机成为儿童主要的玩具。

                                 环境及人为的原因(后天性的)

1、由于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得儿童活动范围变小,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事事包办,导致儿童接受的信息不全面;

2、父母太忙碌,辅导少而造成幼儿右脑感官刺激不足;

3、出生后,没让孩子经过爬行阶段就直接学习走路,产生了前庭平衡失调;

4、父母或保姆不准孩子玩土,玩沙,害怕弄脏,从而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

5、过早地使用学步车,使幼儿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6、父母的要求太高,管教太严,人为地造成孩子压力太大,儿童自由活动时间太少造成精神上的伤害,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等等。

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不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消失,12岁以前通过专业的感统训练很容易得到纠正,一旦超过这个年龄很难改变,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最近调查显示中国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率已经达到80%,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统失调,只是表现程度不同而已,所以家长必须尽早预防自己的孩子出现感统失调的表现,进行咨询。

目前相关的改善方式有,体智能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学习力训练、沙盘游戏、全脑脑波训练、超级学习法、父母课堂等,通过个性化教育方案,充分发挥孩子的学习优势,开拓多元思维水平,并加强孩子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辅以儿童成长过程必需的心理素质与团体意识的培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