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欣咋了?为啥收了那么多资助款…
《欢乐颂》本是德国诗人席勒1785年创作的一首诗歌,歌颂人们经过自己艰苦的的奋斗,终于得到了解放、自由和欢乐,并终于进入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其实更出名的是贝多芬为其写的曲子)
这两天万人空巷的《欢乐颂》则是一部国产电视剧,剧中的“欢乐颂”是一个虚拟的位于上海的小区,5个性格、背景、经历完全不同的姑娘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追剧的小伙伴会发现,剧名虽叫《欢乐颂》,但其实有许多“不欢乐”的地方。
比如最近几集里,樊胜美被重男轻女的家庭“吸血”拖累,陷入走投无路的剧情,就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故事中,樊胜美(被称作樊小美,樊小妹)乍一看是有着体面外企资深HR工作、世事洞明、处事果断,只待有情金龟婿的美女,然而,“光鲜”背后,是只身漂泊上海住着廉价合租房、接济年迈父母、补贴哥哥一家,甚至被哥哥惹下的地头蛇追债的残酷现实。正是由于剧中这些“不欢乐”,将《欢乐颂》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也推上了热播剧的顶端。
4月最热话题制造者
这些天,在搜索栏中输入“樊胜美父母”,就有74万多条的相关信息,几乎一边倒的对樊小美深刻同情;同时对其父母的奇葩行为表示强烈指责。
而饰演樊胜美的蒋欣近期甚至收!到!很!多!红!包!都是为了“资助小美走出困境”,看来观众们真是走心了!
在新浪微博上,《欢乐颂》自开播以来也一直以高阅读、高提及量居微博指数首位:4700多万阅读人数较排名第二的电视剧高出约164%,被提及次数超过100万,而后几名电视剧被提及次数最高不超过16万,量级差了10倍。
4月最高收视率缔造者
根据CSM52城数据显示,自开播以来,《欢乐颂》不仅在上海本地的收视接近3%,在沈阳、哈尔滨等地的收视也突破了2%,并且大部分城市收视在0.7%以上,相对其他剧目的0.3%-0.5%高出近十倍。网络流量方面,截至5月10日,30天网络播放突破100亿次;单日最高点击量超过6.9亿次,超过第二名6倍之多,难怪会它会成为话题缔造者了!
它为何能将话题收视双双引爆?
小鼠统计研究发现,《欢乐颂》的观众有4个明显的特点:
其一,年龄跨度较大;
其二,人数增长率高;
其三,学历普遍偏高;
其四,女性观众居多。
《欢乐颂》的观众当中,15-34岁的观众人群占多数,例如,东方卫视该年龄层的观众群占到了总量的38%,腾讯视频的观众构成中,这个年龄层的人群更是占到了总量的82%之多。
在东方卫视《欢乐颂》的观众中,这一年龄层的人数正以32%的速度在增长。而在微博提及《欢乐颂》的人群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据了82%,且8成是女性观众。
在微博“你喜欢欢乐颂的理由是什么”的投票中,除了为看偶像之外,大部分人认同剧情有共鸣,代入感强,在里面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和朋友的故事。这部分人当中有着主力军身份的高学历女青年,则可能拥有着普遍的男女平等、追求独立的价值观,对于樊胜美家庭中男尊女卑的概念更加关注和敏感。
《欢乐颂》第一季已经以HAPPY ENDING完结,但是现实生活的樊胜美们或许还并未摆脱来自现实的各种压力和困惑。值得庆幸的是,因为《欢乐颂》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和文明进步过程中那些残存的迂腐的旧观念,及其带给新一代的桎梏;争议和探讨,会成为许多人前进道路上的指南针,也可能会成为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力量。如此看来,这样“不欢乐”的影视作品,再多来一些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