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夺冠。作为我以前喜爱并且参与过的运动项目,我们当时没有去电影院看,因为我当时看了些预告之后总觉得这就是一部鸡汤式的热血电影。
作为一个经过这么多年岁月洗刷的人,我已经不太喜欢热血的灌输。一时的激情并不能带给我多少实质性的帮助,但那种场景又会让你有有打鸡血的状态。这让我很矛盾、很分裂,让我总在几种状态之间横跳,让我感觉自己不能至始至终遵循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去活。
所以虽然作为曾经的半个球迷,但我还是没有去电影院看。今天大年初一,电影频道正好放,我也正好空,没其他可看的。
影片一开始,如我所想,也跟很多的影视剧套路一样,热血、拼命、坚持,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赢,为了这个目标,个人的任何感受都不重要,不论是伤病、感情、感受都不重要。
我不能全盘否定这些做法,因为也许这就是那个年代所需要的,它也为那个时代的很些人带来过很多力量,拼命、要赢成了那时候唯一必须要做到的事,也是所有人的共识。
可正如后来所呈现的那样,时代不一样了,人们的思想会随着生活水平和教育的改变而改变。时代精神不一样了,对于个人或者某个群体而言他们的做事方法和想要达到的目标也不一样。这种不一样不会通过某些特定的驯化而发生改变,因为时代的环境造就了不一样的群体,时间不会倒回和重演。而且如果某些改变不是应时代而发展,如果不能认识本质的自己、自己能适应的方式,你会活的很不好,很拧巴、焦虑、甚至自我怀疑。
当放到后半段,郎平很多话,我深有触动,这是我觉得全篇最升华和有意义的地方,它让我知道我的价值观是有道理的,也是正确的——她说:人生不该只有输和赢,也不该让她们背着那么重的包袱。以前有外国记者问我说:问什么你们中国人那么在乎一场比赛的输赢?我说: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自信,必须赢是我们存在价值的唯一体现。可现在我觉得除了输赢,人生还有很多可以体现价值的事,如果一直背着这个包袱,她们又能走多远?
最后一句是我自己加的,但也绝对符合文意。让她们像机器一样为了赢去打球,拼命,或者为了父母,为了生活,唯一不是为了自己,没有自我的价值,没有内心真正的内在驱动力——热爱,她们能走多远,即使侥幸赢了一场,那以后呢?不仅仅是以后的比赛,以后的人生,又该为谁、为什么而活?
我很认同这些观点,感觉到这部电影到此为止有了它的价值,让人深省,让人去思考,也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我们现在所要追求的是不应该仅仅在于输赢、好坏,更重要的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因为这不仅是推动个人前进的内驱力,更重要的是这种力量不是暂时的,而是源源不断的。它不是一时的鸡血,不会因为兴奋剂药力的消失而消失,它是永恒不竭的,生生不息的。
暂时的东西永远不可靠,所以我一直想寻找一种平衡且可持续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我想这和如今的女排精神如出一辙,殊途同归。最重要的不是输赢,而是一种精神,不是赢的精神,而是要弄明白我们应该为什么而活,该怎么活的精神。活得清醒,才能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