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下午餐:读周瑄璞短篇小说《星期天的下午餐》

一周前,作家周瑄璞在《小说选刊》微信公众号分享了她的短篇小说《星期天的下午餐》。

01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西安。小龙的爸爸是国营厂的工人,妈妈万素花是农民,五个孩子都是农村户口。生活把妈妈折磨得心力交瘁,“我就是累死也养不活你们!”

无奈之下,只能打发孩子们到食堂要饭。孩子们被食堂的头儿赶出食堂,遇上了程老师。程老师到小龙家看了情况后,跟妈妈约定:“每周星期天下午四点,带上五个孩子到家里吃饭”。

程老师留下的地址是军工企业的家属院。

02

星期天下午四点,母子六人到了程老师家。

她轻手轻脚地出来开门,“客人们”也敛声屏气,鱼贯而入;

她家里洁净整齐,床上的单子铺得展展的,没有一丝褶皱,孩子们不敢乱坐;吃饭的时候一个一个赛斯文;

她的儿子壮壮,因为家里地方狭小,几乎每次都主动回避,不回避的时候,也只是安安静静地包饺子,或者蜷在床上……

她对万素花说,之所以让你们这个时间来,是因为厨房别人都不用了,才好放开做这么多人的饭。

03

出发前,妈妈万素花让孩子们洗澡,换上干净衣服;

程老师说碗不够,来不及买;她说,下次带来;

她一到家就进厨房帮忙;

她教导孩子们,千万不能坐床,哪怕没有凳子坐,蹲在地上坐在地板上;也不能乱动人家东西;

吃完饭,她用炉子上的热水将所有锅碗洗净后,揭去枕巾和大床边的细溜单子说,我拿回家洗净,下次带来;

五点钟,万素花带孩子们离开;

程老师的爱人回来探亲的那一个星期天,万素花说,有两个孩子不能去吃饭。因为要留两个位置给壮壮和他的爸爸……

04

相约星期天下午,相聚一个小时,持续了两年。因为程老师随军调到湖北山区去了。

这两年,小龙长高了十公分;程老师说要生一个像小燕那样可爱的女孩子,让小燕幸福了很多年……

这两年,红烧肉、炖土豆块、胡萝卜、豆腐干、罐罐馍、饺子、骨头汤、麻食、羊肉泡馍……每个星期天下午的美餐,都让孩子们精神倍长。

当然,每周一次的饱餐不仅仅是物质的,还涉及精神层面。

孩子们在去食堂要饭这样尴尬不堪的时刻,程老师的出现,是对他们幼小心灵的抚慰。程老师的家,让他们知道了除了家里充满怨气,凌乱不堪,还有另外的生活状态。

程老师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尊重他人,有分寸得体,决不对别人有一丁点的伤害,让孩子们的心灵觉得舒服舒展的同时,也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最好的一面。

小龙认为“有教养的孩子是什么样呢?起先不知道,没见过,现在明白了,就是壮壮的样子——干净,文明,话少……”“他们一进到这间屋子,甚至一走近九号楼,进入三单元,就觉得自己已经变了,再不是没有城市户口、住在大杂院自行搭建房、需要交借读费才能在街道学校上学的孩子……”

而万素花心灵中那些美好的东西,也在与程老师的接触、交往中,被不断唤醒。她不再是一味打骂孩子的怨妇。

她让孩子们干干净净地去做客,这是对对方的尊重;她不让孩子乱坐,这是教养;她进厨房帮忙,她帮程老师洗床单,这是感激化为行动;程老师的爱人回来的那个星期天,她说,今天不要都去,那么多人,程阿姨家里都站不下了,显得咱们太丧眼……

与程老师的相遇,孩子们才有机会发现,原来,妈妈万素花并不是一个粗俗没有见识的乡下妇人。

05

星期天,温情的下午餐,美好的相聚。两年,一百多次,这是孩子们心中永不褪色的底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