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

浦东清明节,节前七天和节后七天都称作清明节气,都可以去公墓祭祖,比如去世不满一周年和三周年的老人,只有清明节当天才可以去祭祀。

浦东乡村民间风俗规矩也挺多,听老人讲的那些,我也都心存敬畏之心,也按当地传统习俗来做事。

婆婆去世已满三周年了,可以在清明节前提前去做,于是昨天一早我去菜市场买菜,先生去祭品店买折好的锡箔金银元宝,我买好菜再去鲜花店买了束黄白皆有的菊花。

回家后做了七样小菜,把四方桌摆在客厅,旁边放了老式的三条长板凳,桌子上摆上七道小菜,桌前点上蜡烛、用一支性杯子装上沙子,插上三支香,周围摆上九个杯子九双筷子,再放一碗米饭,点上蜡烛和香,香烟缭绕上青天,我心里默念,恭请汪家、黄家老祖宗一起来小聚。

三支香烧完,在门口烧锡箔,向老祖宗三叩首,这是对先人的怀念和敬仰之情,一柱三根香烧完再点二柱香,这个仪式过程差不多四十分钟。

在家祭祀结束 ,我和先生还有他二哥一起前往公墓去祭祀他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太爷爷、太奶奶。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也是我们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重要时刻。在这个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季节里,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先人的安息之地,进行一年一度的祭祖活动。

今年的墓地不准烧纸钱,我们带了水果、糕点和鲜花,去祭拜先人。

清明节祭祖是传承与感恩的仪式。

在我的家乡有“清明大似年”的说法,非常重视,上海这边也重视。祭祖的意义,不仅仅是对逝去亲人的怀念,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通过祭祖,我们向先辈们表达我们的敬意和感激,感谢他们为家族、为社会所做的贡献。

有些家族是共同参与祭祖活动,也是加强家族间的联系,传承家族的亲情和和世界观。

面对长眠地下的祖先,先生对我说起他父母、他爷爷、奶奶的故事,对他家的先人,他有一份深深地怀念感,除了他母亲,我对上辈先人是陌生的,那一刻怀念起婆婆生前对我还是不错的,对老人生前的孝道,我也是问心无愧的。

站在他祖上的墓地,我怀念的是我爷爷奶奶,那一刻,不知天上的爷爷奶奶是否能感应到我心中向宇宙传递给爷爷奶奶的能量,您们长眠我常思。

清明节祭祖,是一种深刻的传统文化体验,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不忘先人的恩情,更不忘ge命先烈为我们打下的江山,珍惜眼前的生活,好好生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