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做的重要指示。自2024年以来,“新质生产力”成为了热门“关键词”,它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深化了党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彰显了党中央坚持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构筑竞争新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坚定战略抉择。
深刻领悟新质生产力的“新”,找准高质量发展“切入点”。作为原创性新概念,“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反映了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它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传统生产力而言的,是在新要素、新技术、新产业互动互促中形成,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代表生产力水平的跃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代表着产业体系现代化程度更高,是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主动的关键。积极融入新质生产力,能够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拜动能。
优化提升新质生产力的“质”,把握高质量发展“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需要依托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保障。一方面提升基层党建质量。作为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必须自觉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定不移走好“第一方阵”,切实把党的政治引领优势、思想引领优势、组织引领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另一方面要强化制度建设。加快构建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推动劳动力、资本、土地、知识、技术、数据等要素便捷化流动,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同时,加大对非法侵占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以申请专利保护技术创新,不断提升防范和应对各类法律风险的能力,切实营造良好的法治化发展环境。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力”,夯实高质量发展“落脚点”。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快建设与之相匹配的高素质劳动大军,加大数智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打造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身处海南自由贸易港“低碳环保、生态优先”建设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在“因地制宜”探索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注重降低能耗、减少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依托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协同共享和高效利用,加强与各方的沟通协调,打破信息孤岛,构建起更加透明、高效的产业链协同机制,在推广清洁能源、实施节能减排、绿色包装治理中促进全产业链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共生。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的攻坚之年,作为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成果转化应用,以新气象新作为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行稳致远。(琼中烟草 杨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