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收到的两万多封读者来信中,估计有约三分之一是中学生写来的,他们很多人都谈到了自己的一个特点:喜欢一个老师时,这门课成绩就很好;不喜欢一个老师时,这门课成绩就差很多。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不是发自内心,而是来自于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当老师喜欢他们时,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很高,这带动了他们的成绩上升;当老师不喜欢他们时,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变低,这导致了他们成绩下降。
这种情况在我身上从未出现过,我可以很喜欢一个老师,但那门课的成绩就是不行,譬如英语;我也可以非常讨厌一个老师,但那门课的成绩就是强,譬如小学时有三年时间我非常不喜欢数学老师,但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很好。
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我的自我价值感是发自内心的。我热爱一件事,投入地去做这件事,这会给我带来巨大的快乐,这个快乐本身会驱动我继续投入到这件事中。别人的评价基本影响不了我做一件事的热情。
看起来,我具有一个优点——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其实,这个心理素质是父母给我的。尽管我在农村的父母不会像巴菲特的父亲那样告诉巴菲特——尊重你自己的感受,但他们用行动做到了这一点,他们很少影响、评判更不用说否定我的感觉,这让我的心生出了茂盛而庞大的根系,可以在任何我喜欢的一件事上紧紧地抓住大地。
本来,这是理所当然的。只要父母不去太多地干涉孩子,那么孩子自然就会成长为非常有感觉的人。但是,现实情况下,有这样的父母成了一份难得的幸运。
从小到大,我既没挨过父母的打,也没挨过父母的骂。仅仅有一次,父亲在做农活时对我说了一句重话,我还哭着回去找母亲告了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