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过杨熹文的《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时隔半年之久,我仍然清晰地记得老杨的荣辱与浮沉。其实,我对鸡汤类的书比较反感,当初是看到这本书的书评中的一句话打动了我:老杨在新西兰的中餐馆打工,利用碎片时间在后厨脏乱的的台上用小纸条坚持写作。就是这么任性,我会因为一句话而买一本书。
老杨是我知道的人中最努力的人。在她大四毕业那年,她拿着打工签证去了新西兰,在新西兰工作了一年,凑齐了学费,便在那边读研究生。曾经交完学费,她的卡上只剩下不到1纽币,她便马不停蹄地去打工了。学费、生活费都压在这个瘦弱的小姑娘身上,很多出国留学的人花着父母的钱,还没能拿到毕业证,完全无法想象这样负重前行地人是怎样完好无损地生存并顺利毕业的。
记得她放学后因为太饿又没钱只能吃过期的食品,记得她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而贫血,记得她总是被餐馆的老板娘辱骂,记得她同时打三份工,身、头发上都沾满了油渍味,记得她被富二代同学瞧不起……我总算是明白了书名的含义了,原来在很多人眼里只有没钱和有钱的区别,没人关心你付出了多少。可是,一个姑娘,不靠父母,不靠偷抢,也不靠包养,仅仅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养活自己,就值得被人尊重。
她说,人的心,可以是坏的,她对世界的信任所剩不多。我非常心疼老杨,能说出这句话的,一定是经历过常人无法理解的刀光剑影,她只能独自面对生活的血雨腥风。那些认为世界充满爱、岁月静好的人一定是有人替你遮风挡雨。
老杨说她是一个努力远远多于才气的人。据一万小时定律,一个人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一万小时。老杨说她十几岁就开始练习写作,多年从周末里省出来的时间,以及如今这直到二十七岁都像清教徒般的坚持。这样算来,她应该算是写作领域的专家,实事上她的确是炙手可热的作家,可她却说她连个庸人都算不上,有很多年轻人的才气都抵得上她这些年所有的努力。此前,我一直以为她的才气是与生俱来的,没想到她是靠傻傻的坚持积淀出来的。这样一个永远谦卑,永远努力的老杨,想不成功都难。
老杨曾引用过杨丽萍的一句话,“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而我是生命的旁观者。”她们都是生命的旁观者,她们以最挺拔的姿态观赏生命的长河。在最青春的日子里,她用阅读和旅行来扩宽视野,并养成坚持运动的好习惯。现在的她终于成为了她最想成为的模样,她不用再朝九晚五地去工作,光靠写字就能养活自己,闲事看浪花卷卷,赏海风习习。
我非常佩服老杨的勇气和毅力,至少现在的我做不到她那样。没钱的晃荡青春是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可是晃荡本身就已经足够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