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刷到了一个有趣的视频:有两只狗一只在笼子里面一只在笼子外面。他俩都在拼命的挖坑,原以为是笼子外边的在帮笼子里边的越狱。但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当土坑被挖到一定程度能够让他们通过时,笼子里边的狗毫不犹豫地钻了出来,而笼子外边的狗出人意料的钻了进去。
昨天去见了两个多年不见的老朋友:牛总和范总。称“总”虽然是我们的戏称,但他俩的的确确是老板。
回想十多年前,我们一群年龄相仿的热血青年还在一起畅谈人生理想。十年后,走散了不少,即使还有联系的也都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就像我们这在同一个城市的,相聚也是按年计算。
三巡酒后,面色微醺,当初的“有志青年”腆着肚子满脸油腻,吐槽着自己的日子羡慕着对方的生活。
范总看着我:“哥,你现在是混得最好的,身处京都之地,收入高,工作稳定!你要加油啊!我的日子难呀,每天送货到晚上十二点,早上六点又得起来,你看我都开始掉头发了……”
牛总看着小范,摇着头,“范儿,你要现在过得不好你会自己辞了国企的工作?你是现在起早贪黑的,你也知道新哥的工作,一个大夜咱也上过,你扛得住?你是起早贪黑是累了点,别看你现在骑着个敞篷三轮,你家六层小楼下面可是挺着一辆GL8、一辆普拉多,是不是今年还准备换阿尔法啊?”
范总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车有点小,换个大点的……”看来范总这十年还是收获不小。其实小范是一个励志的典型,当初他本来可以留在体制内,但他不愿守着那点工资让父母跟着自己受累,于是和妻子开了自己第一家小店。
十年铸剑,即使经历了三年大疫,范总的店不仅从小店变成了一个批发商超,更是从一家开到了三家。我知道他的发家史并不容易,但终究会苦尽甘来。
牛总酒后放言:“小范,别看哥现在还在挣扎,信不信三年后哥收了你!”牛总原来也有一家零售店,后来因为房东拆迁损失不少。在疫情期间,他从头再来,不仅原来那家店更大了,而且开了第二家店,准备开第三家。
我相信牛总不是戏言,他第二家店开在一个商业会所旁边,卖的是高端烟酒。牛总对自己的生意并不满意,说是没有达到他的预期。我听他说过,他两家店年利润大概在30w左右。
当我告诉牛总我想回来的想法时,牛总是少有比较开明的:“哥,我理解你的想法,你现在那种地方其实不适合继续带下去,除了收入稳定之外,顾不到家,而且解决不了你的问题。我们到这个年龄还是实在点比较好,哥想想怎么赚钱吧,有了足够的经济基础才能抗风险。”
不由想起,小学的时候老师总是问:“你们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我想当科学家。”“我想当画家。”……当真正长大以后,理想也许依然在,只是更多的面对的是生活。
从前有两只鸟,一只被关在笼子,一只可以自由自在的飞翔。一天,两只鸟隔着笼子聊天。笼子里的鸟说:“真羡慕你,可以自由自在的飞翔,我只能在笼子里待着。”笼外的鸟说:“我更羡慕你啊,每天只要在笼子里叫一叫、跳一跳,就有人喂你吃的。”
于是,两只鸟商议着换一换生活。笼外的鸟进了笼子,笼内的鸟出了笼子。但是,悲剧发生了,笼内的鸟因为没有生存能力饿死在了野外,而笼外的鸟受不了笼子里的压抑,抑郁而中!
我想,也许鸟儿的故事还有别的结局。笼中之鸟和笼外之鸟或许受不了新的生活,又重新换回了原来的生活,并愉快享受着。也可能,两只鸟适应了新的生活,并开始了新的鸟生。
其实,围城围着的只是人心,关键不是身体是否能够走出去,而是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就像两只鸟,改变了心态,都可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