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简朴,为人随和,在别人的眼中是一个好人。与人意见不一,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我都愿意随从别人的意见。某人对我说话有些难听,我也不愿去和她计较,笑笑而过。朋友觉得我太好说话,可我觉得没有那个必要,总觉得没有什么人是不可原谅。可能她就这个脾气,或者是她心情不好。我的个性特征不明显,唯一就是做事给人感觉麻利,不拖泥带水,冠以能干的名声。
有时候也很郁闷,违背心中的意愿去跟随别人的感觉,并不是特别好,但就是不想让别人不开心,矛盾。
在家里,姊妹之间,也很愿意奉献自己,帮助他们,有事情都给我打电话,调解家里的小矛盾了或者有一些需要帮忙的。用弟弟妹妹的话来说,做的很像应姐的样子,实际有的时候并非所有都是自己情愿的,付出被别人忽视时,内心委屈。
对待父母孝顺,从不愿和他们顶着干。虽然有的时候觉得父母认知有偏差,事情不应该那样做。如果我说了对父母没有效果,我是不会强求的。
对待自己节俭,如无非常必要,坚决不在自己身上花钱,并不是因为没有钱或者缺钱。
都觉得我脾气好,识大体,不浪费。可是我的内心并不是十分认可我自己,赞成我这样做,心中有时会纠结,拧巴,但又不觉得哪里不对。虽然别人认为我做得很好,我自己知道我没有生命的热情,内心是团缩的,不够伸展丰满,是机械的,固化的,做事情感觉都是为了责任和义务。
今天在学校听老师讲咨询心理学时的一个案例,一个人特别节约,什么都舍不得给自己用,但对别人很大方。分析她深层次心理时,是她觉得她不配。瞬间我的内心坍塌,当时只想泪崩。
回家一路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努力去觉知自己的内心,潜意识里我应该也有这样的感觉吧,我不配。不愿同别人计较,不是我的修行高,是自己觉得不配同别人争取我的权利。平时绝对不乱消费,是自己感觉不配拥有更好,更丰富的物质。不配得到别人更好的关爱。所以才总觉得与世无争,宁愿委屈自己求全别人。
这些感觉是怎么来的,细细从自己从记事起的生长经历回忆,努力去寻求答案。认为可能在幼年时期家庭贫困,是在爷爷奶奶家长大的。内心总有一种和别人不一样的感觉,自卑。每当姑姑家,二叔家的孩子,我的表兄妹和堂妹来奶奶家串亲戚,奶奶总教育我,凡事让着弟弟妹妹,能玩的能吃的,都先让着他们,如果闹矛盾时,一般也会先批评我。现在看来应该是爷爷奶奶把我认为是家的主人,他们来了是亲戚,让着他们也是应该的。现在还能感觉到当时是老感到委屈,没有把我和弟弟妹妹放在同一的位置,本来就有些自卑,每当他们的时候,就更加重了这种感受,又没有办法把这种感受说出来,时间长了就积聚在潜意识里,认为我不如他们,不配和他们拥有相同的待遇。这种意识和态度也会影响到我和同学和朋友的交往。
小的时候也看到父母的辛苦劳作,挣钱不易,很辛苦。喜欢把我买东西花的钱和父母挣得钱作比对。好比是我买一件衣服三百元,可是父母辛辛苦苦,起早贪黑,干一天也挣不了三百元,就会觉得特别浪费,感到这样花费是一种罪过,对不起父母。这些想法积聚在潜意识内 ,总觉得不配拥有好的东西。
当想通这个问题之后,突然觉得生命有一种向外伸展的神奇力量,像一棵大树努力伸向天空。感觉这应该是武老师说的生命的生本能展现。我充满了自信,我应该更好,更好地表达自己,展现自己,爱自己。让生命充满热情,富有色彩,丰满立体,它也应该是柔软和伸展的。我是值得去体验生命中最美好的感觉,拥有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