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从未接触过张爱玲的作品。借这次经典阅读的机会,拜读其作品,发现其文风的确独特。《年青的时候》从潘汝良在教科书上画人的侧脸这样的细小情节切入,多条线索穿插。第一周读过张爱玲的五部作品,我个人认为张爱玲作品中蕴藏的信息量很大。用《年青的时候》举例,作者想要抒发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
首先是潘汝良对外国女孩沁西亚的情愫。朦胧的、极像爱情的错觉;其二是潘汝良作为一位“新青年”,与传统的家庭和生活的抗争;最后一点,也是我想重点强调的,是理想和现实的冲突。沁西亚是穷人家的孩子,有妹妹和长辈需要照料,因此她只能“为结婚而结婚”,在一个谁也不重视的结婚典礼上,用最美好、最庄重、最正式的礼节来对待。她渴望着最真切的爱情,渴望着因为恋爱而结婚,但是她不得不臣服于残酷的现实。这就是悲剧而又令我动容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