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自己》读书笔记3

大象能听懂爱

我的心理咨询老师是一个非常严厉的老太太。无论从哪点来说,她都跟温柔善良扯不上关系。

第一年学咨询,她就一直在批评我:你这里说得不对,那里说得不对;你又没有思路;你只在看自己想看到的东西等等。

那段时间,我的士气很低落。这里既有对自己总也做不好的愧疚,也有对老太太不近人情的不满。

可是,这种愧疚并没有让我更努力地学习。相反,看到心理咨询的一堆学习材料,我还有些犯怵。虽然我一再责怪自己不够努力,大

象却总也迈不开步伐。

一年的学习快要结束了。在课程的最后一天,老师给我们讲了她的老师——家庭治疗大师米纽庆的一些事。

她说:她年轻的时候,有一天拿着个案去找米纽庆督导。她做的是一个希腊家庭的来访者,人很多,过程也很乱,她好不容易控制住了场面,但也没有很出彩。

听她报告完个案,米纽庆就让其他学生提意见。

这些欧美的学生,纷纷说她做得好。其实他们是觉得,一个亚洲的小女孩,又有语言和文化差异,能做成这样已经不错了。

米纽庆没说话,静静地听完大家的意见,他开口了。他说:她是我最好的学生之一。你们说她做得不错,其实是在说,她只能做到这样的程度了。

听米纽庆这么一说,大家开始认真地思考,提了很多批评和建议。

老师说:“现在米纽庆已经去世了,我也老了。我要把他教我的东西告诉你们。你们来这里不是为了爽的。如果我只是表扬你们,那我其实也是在说,‘你们只能做到这种程度了。’我不停地批评你们,挑战你们,是相信你们完全能做得更好。”

那一瞬间,我心里的那只大象就被触动了,我理解了老师的用意。

从那天开始,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提高了。这种自我要求并没有变成内疚和自责,更没有变成一种负担。相反,它的背后有一种“我能做得更好”的自豪感。

这种自豪感里,有老师对我的期待,也有我对老师的认同。在这种关系中,批评变成了一种信任和期待。

第二年,老太太还是那么严格,对我还是有很多的批评,但是我对批评的感觉却变了。严格的要求还是带来很大的压力,但它也变成了动力。

所以,问题不在于要不要对自己提高要求,而在这种高要求背后,你对自己究竟是厌恶,还是爱和期待。只有后一种感情,才是触

动大象改变的力量

所以,你对自己还好吗?想起自己的时候,你是带着厌恶和憎恨,还是带着爱、同情和期待呢?

如果你还在内疚和自责中自我折磨,也许,你就应该放弃和自己之间的战争了。就像一个士兵终究要解甲归田一样。

大象也许听不懂你说的道理,但它能听懂爱。

它会很清楚地知道,你爱不爱它。只有爱,才会让它心甘情愿,为你上路 。


你的躯体里其实有两个自我。一个是感性的自我,一个是理性的自我。区分这两个自我,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改变,非常重要。

积极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曾用一个有趣的比喻,来描述两个自我之间的关系。他说:

人的情感面就像一头大象,而理智面就像一个骑象人。 骑象人骑在大象背上,手里握着缰绳,好像是他在指挥大象,但事实上,他的力量微不足道。一旦和大象发生冲突,他想往左,而大象想往右,那他通常是拗不过大象的。

对于改变而言,理智提供方向,而情感提供动力。

如果你的理性想要改变,就需要了解感性大象的脾气和秉性,利用大象的特点,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否则,改变将非常困难。

这个比喻能帮助我们形象地记住两个自我的关系。在整个这一章,我们会一直用这个比喻,我希望能有一头大象和一个骑象人在你心里住下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