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文人风骨
今天是滞留蓟州的第十天,阿布王子和我都恢复的很快。
东平侯夫人、平遥郡主身故的消息也已经传到了蓟州,安乐公主要为自己名义上的母亲斋戒三日,又在蓟州呆了三天。
在此期间,我不得不面对并解决一件一直困扰我的事情,确切的说,是一群人:当初那群要给安乐公主做家臣随嫁到室韦的文人仕子。
当日李菁追上送亲队伍虽然狼狈,当晚去的也匆忙,但多少都有人听到点风声的。更何况,这安乐公主本人,他们都是亲眼见过的,如今换成了纤纤,阿布王子这一关是过了,这群文人士子,却是要打点一下的。
人性,是最靠不住的,万一哪个哪天被人收买了,就算阿布王子坐了可汗之位,这左王妃的位置,纤纤能否坐得牢暂且不论,回头把命丢了事小,惹得室韦寻机与大唐开战,事大。
这事,随行的人都拎得清。虽然当日李菁抱了阿蕾跑的时候管事的就已经下了封口令,但姐可狠不下心把人全杀了灭口,只能给了银子,全部打发到河西太平府去,交给上官少傅分派生计了。至于室韦的人,当晚院子里本就没几个他们的人,否则阿布王子也不能被那二十军棍打得站不起来。
室韦的事,是阿布王子的事了,我就不操这个心了。大唐的事,是姐的事,姐必须操这个心。
派人暗中探听了一下这些人的口风后,在别院的一间大厅里布置了酒菜,清了场子,请了文人士子来,纤纤与文秀面覆轻纱在那上首坐着,凭衣饰,便能分辨一个是安乐公主,一个是乐师。
开场自然是要感谢这些文人士子,为家国大义随公主到室韦,安乐公主自是要先敬在场的诸位一杯的。
既然要敬酒,就得揭了轻纱,这一揭,一目了然,面面相覤之余,便一起将目光停留在了敬陪末座的送亲使,也就是姐姐我的脸上。
我神情自若,起立举杯道:“如今行程过半,各位一路辛苦,本王随安乐公主敬各位一杯!后面的路程还得辛苦各位了!”
见我躬身,双手举杯过顶,众人静默了片刻,其中一位布衣长衫的中年文士捻着胡子说:“送安乐公主与室韦阿布王子和亲一事,关系到两国边境的和平,此事,三殿下可想清楚了?”
这位大叔说话的时候,我脑子里却响了新闻联播中的:中X两国安定团结,友好互助,坚持五项基本原则……还好及时刹住。
我抬头看向这位大叔,又一一自这些各具风采的文人士子上掠过,最终又回到这位大叔面上,我说:“本王已经与阿布王子达成协议,会助他登上室韦可汗之位!”顿了一顿,看着纤纤,接着说,“待阿布王子登上可汗之位,安乐公主便会成为室韦的左王妃!”
众人神情巨震,那文士显然在这一群人中甚有名望,又问:“莫非三殿下要以我大唐皇室成员的身份,参与到他族继承人之争中去么?”
此事,纵是不妥,我也只能认了。
此时纤纤开口说:“若我们不帮助阿布王子,那么待本公主到了室韦,恐怕会因为阿布王子亡故,而被迫嫁与室韦太子,我大唐的和亲公主嫁到室韦难道是去受辱的么?”
有人发问:“姑娘是何人?”
纤纤斩钉截铁的答:“本公主是皇后义女,圣上亲封的和亲公主-安乐公主!”
不待下面的人继续发问,纤纤高举酒杯说:“在坐的诸位,均是为了我大唐而随本公主前往室韦。而今若有人临阵退缩,请与本公主立个字据,写明:不舍故土,自请返回长安!本公主赠送盘缠;若愿意继续随本公主共赴室韦的,本公主自当感谢各位大义!本公主先干为敬!”
连干三杯后,纤纤道:“我王念蕾在此以上官家列祖列宗立誓,绝不会背叛大唐,若违此誓,身如此杯!”
酒杯掷地,碎为粉末。
我真心觉得纤纤这个人选,昭汐选得好。上官家历代忠良,谁人不知?
台下的文人士子齐声道:“在下誓死追随公主,绝不背叛大唐,若有违背,身如此杯!”酒杯见底,一地碎酒杯。
我听得这啪啪脆想,我这小门小户出身的人又要开始心疼银子了,还好没忘了正事。“本王感谢各位大义,”说着连举三杯过顶,敬了在座的各位。
众人立了自愿为和亲公主家臣的契约,又详细商量分派起各自的分工,商议推选了分别主内与主外的人选,还有需要暗中处理的一些事情。过了约一个时辰,呈给纤纤一个名录,又给了我两个紧要时机的联系人。安排妥当,先行派了一队人马带着设计建筑公主府的匠人与两名礼官出发,将公主的嫁妆与礼单上呈给室韦可汗,先进行选址设计建造公主府的事情。
最后,那名唤武思齐的中年文士说:“敢问三殿下,日后若三殿下与太子争位,是否会向室韦求助?”
我一怔,姐虽然从未想过要争这太子之位,但基本的大脑回路还是正常的,立时答:“本王虽无心太子之争,但我大唐皇室之事绝不可让外族插手,以防引狼入室!”
武思齐点点头,道:“三殿下是个拎得清的,是草民多虑了。”
此事,总算是圆满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