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琅琊榜首,江左梅郎
琅琊榜首,江左梅郎。这八个字将赤焰军少帅林殊蜕变成为江左盟主梅长苏的十二年艰辛轻描淡写却又直接凝练地简述。我们看到的故事开端,已然是梅长苏借麒麟才子的名头以一介布衣的面貌踏入京城的画面。故事里有梅长苏翻手为云覆手雨的阴诡,有梅长苏拨弄朝臣玩弄权术的算计,有梅长苏一路扶持靖王的不离不弃,还有梅长苏对霓凰郡主的未敢相忘情义两难,唯独对梅长苏在成为梅长苏的十二年削皮挫骨粗略概之。
涅槃重生四字咀嚼起来尚心中惊痛,亲眼看到犹忍不住泪流,何况亲身经历。若非心智极坚忍常人难忍之苦无法步步惊心走到最后,若非静观风云胸中有丘壑无法在云诡波谲中淡定从容帷幄天下。穿插的回忆里,鲜衣怒马的少年豪情壮志神采飞扬,而今只是一身青衣的病弱公子坐在火炉边拨弄着木牌算计着万千。
整个剧就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局,梅长苏背负着七万赤焰英魂抱着翻旧案的执念而来。前半生做够了世家公子军中少帅,这寿数不多的后半生就只剩这份执念。人活着,就为了争口气。既然还活着,就要去做活着该做的事。梅长苏的十二年,只为林殊正名,还赤焰清白。搅弄京城风云非长苏本意,但却是达到最终目的不得不做的事。
君王昏聩,佞臣当道,皇子夺嫡,寻贤王,扶新主,号召群臣逼迫君王重审旧案,还祁王、林家、赤焰一个公道,抚慰数万英魂在天之灵。至此,梅长苏的使命已了,原以为从此青山绿水自在养生。结果战事告急,梅长苏自请为帅领军北征,他说他要以林殊的面貌回到林殊该去的地方。
结尾这段,借用太子揭开盖在林殊牌位上的红绸露出鸽子蛋珍珠的画面和霓凰郡主接到林殊信笺泪流不止的画面,升华了梅长苏做回林殊的家国情怀。
从林殊到梅长苏的重生,再从梅长苏到林殊的回归,只用了为数不多的寿命画了一副惊心动魄坎坷起伏的江湖。为江湖生,为江湖死,这一生,始终抱着九死不悔的赤子之心,活得太精彩,死得太高尚。
赤焰少帅是你,江左梅郎是你,无论是林殊,还是梅长苏,都只是你。
2.青山如故,故人犹在否
“世间有多少好朋友,年纪相仿,志趣相投,原本可以成为一辈子的莫逆之交,可谁会料到旦夕惊变,从此以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天涯路远。”
景琰和小殊,是兄弟。
靖王和梅宗主,是君臣。
因为情义是一种负担,因为走向帝王的路途注定孤独,所以我不能告诉站在我面前的你,我就是小殊。可是你斩断了地道里的铃,小殊会心痛,可是你认定梅长苏是个玩弄权术的阴诡谋臣,小殊会难过。多少相逢皆是执手相看泪眼,可是我不需要你的眼泪,我需要你坚强,所以这一切阴暗我愿意为你背负。
九安山三月春猎,誉王起兵谋逆。小殊情急之下拔刀指向地图,小殊说出只有自己和景琰知道的后山小路,小殊病发在睡梦中呓语“景琰,别怕”,可是清醒之后,却坦荡无比地告诉景琰自己的父亲名讳“梅石楠”,断了景琰的猜疑。
年少时的小殊,年少时的景琰,年纪相仿,志趣相投,本是最要好的兄弟。梅长苏携愿归来辅佐靖王,并不只为这份年少兄弟情,更因为靖王承祁王衣钵,胸怀天下愿许百姓一个太平盛世。靖王得知梅长苏的真实身份后心痛懊悔,也并不只为这份年少兄弟情,更因为他懂得小殊的志向也懂得小殊的赤子之心。
青山如故,兄弟情旧,如若携手,必将创开平盛世,可惜成为帝王有不得不负担的责任,靖王只能看着小殊战死沙场,独自一人完成这备受期许的大业。
不怕天涯路远,只恨不能比肩,不怕黄泉路遥,只恨不能追随。
最后徒留我独自,高处不胜寒。
3.此生一诺,来世必践
“都说缘许三生,希望我们来世生在平常人家,可以平淡安稳地携手终老。此生一诺,来世必践。”
梅长苏与霓凰在太皇太后处初相见,太皇太后念叨着“小殊”“霓凰”,把他们的手牵在一起,霓凰欲抽开手,被长苏紧紧握住。霓凰认出梅长苏就是她的林殊哥哥时,在长亭上痛哭,心痛懊悔难过不忍千头万绪涌上心来,哭倒在梅长苏怀里。回云南前不舍她的林殊哥哥,说“我烦透了做这个郡主,也不想你做什么梅长苏”。
自始至终,霓凰郡主固然已经是称霸一方的穆王府统帅,却依然只想做林殊哥哥怀里的霓凰,郡主的心不大,装不下江山社稷,能装下的只有她的林殊哥哥。所以殿堂之上,她敢于挺身而出,呈“霓凰以林氏遗属身份请陛下重审赤焰旧案”之辞。可是林殊哥哥不仅仅是林殊哥哥,他还是赤焰军少帅,他还是祁王旧人,他还是江左盟主,每多一重身份,就离霓凰远上一分。只能憾恨生在帝王之家,必须负担起万千子民的期许。即使红颜旧,即使斗转星移,我心如故,我情依旧,唯痛不能携手相伴江湖生江湖老。
世间之大,茫茫万劫,有情人未能成眷属,终是憾事。小殊与霓凰,青梅竹马两厢情愿这份情谊,因为未能得到成全而让人心痛。
不怕江湖险,只恨不能相伴,不怕红颜旧,只恨不能相守。
最后徒留我独自,浪迹江湖。
梅长苏勾一点情怀,林殊兑一点回忆,画的这一副泼墨江湖里,有你,有他,有情,有义,有朋友,有爱人,有君上,有臣民,有不舍,有两难,有很多很多让人无法描述的东西。梅长苏成就了你们,你们成就了林殊。
最后的最后,请让琅琊榜首江左梅郎成为一个传说吧!
江湖再见,愿赤子之心如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