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次看完一本书,想要说点儿什么的时候,总是不知该从何说起。并不是没什么好说的,而是想要说得太多了,不知道怎么切入。
今天读完的书是日本作家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235页,如果时间充裕,两三天就可以读完,但若是只能利用碎片时间,那要因人而异,但最多一周就可以完成。
这本书介绍的读书方法非常有用,但是对我来说属于再次确认这种方法,因为我从高中开始就是用这种方法读书的,但是研究生毕业之后,就把这个好习惯搁浅了。
但是读完此书,我会再次拾起这个好习惯。这篇文章,我也主要是概括一下我认为的这本书的重点,想要加深自己的记忆,同时也希望对你有用。
2
15年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为什么我们要尽可能多地阅读?》,文章列举了读书的各种好处,很多人看完文章后给我要书单,我也看见很多人在给别的写字人要书单。
说实话,我觉得“书单”这个问题很奇怪。读书是一个非常私人化的活动,每个人喜欢的书籍类型都是不一样的。别人喜欢的不一定你也喜欢,与其给别人要书单,不如建立自己的书单。
遗憾的是,我当时没有读过《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还不知道建立自己书单的方法。其实并不是我不知道,我就是这样寻找自己喜爱的书的,只不过没有看到过这样的理论。
关于如何选书,这本书给大家做了详细的介绍,我不能一一赘述,只说重点。首先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信息。购书时是拿着你列好的清单到书店直接购买,而不是在书店漫无目的地寻找。
这样做既可以节省购书时间,也可以避免购买自己不需要的书,节省成本。
选书的过程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的。正在看的书中作者提到的书名,报纸、杂志中提到让你感兴趣的书,周围人啧啧称赞的书……随时随地你听到的书名,只要能够吸引你,你都可以把它记在你的笔记本上。久而久之,你就有了你的购书清单。
作者说不喜欢在网上购书,这一点我觉得倒无大碍,只要清单明确,控制好自己的欲望,按照清单购买,就没问题。就怕你不按照书单,看见什么都想买,即使在实体店也容易出现这种问题。
记得上次我列好十本书的清单,打开亚马逊网页,一本一本输入,然后把它们放入购物车,然后结账,等待收货。其余的书都没看,完全按照清单,节省时间和精力。
3
关于读书,作者把它分成了两个步骤:
一、阅读并划线、做标记。
二、做读书笔记。
这个方法我完全认同,但是现实中也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一边读一边记,可能会打乱注意力,而且有时候读书的地方也不适合做笔记,比如公交车、地铁、飞机上。
但是你若坐在书桌前,也可以一边读一边记,这也没什么问题。这两个问题,作者展开说了很多,每个都介绍了多种方法,也有举例,是我在一篇文章中不能包含全的。
我更想说的是“读书笔记”是一定要做的,否则,读再多也似没读。从17年元旦至今,我一直在读书,但是我没有做过笔记,现在问我读了哪些书,我竟然都想不起来了,而且当你放下书本的那一刻,似与那本书再也没有关系了。
而有读书笔记就不一样了,记下的每一个字都是自己读那本书时的收获。读过哪些书,书中有哪些重要的句子,在简单的几页纸上显示得清清楚楚。
关于读书,我不是太认同作者的“撕书”方式,也不是太喜欢把书签、书腰、剪画贴在笔记上,我喜欢纯文字的笔记,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下来,那种感觉很美好。而什么都有的笔记感觉太杂乱了。
4
读书笔记的作用。
有一段时间,我感觉自己的文章太low了,全都是大白话,可能现在也是。考虑原因,同时观察别人的文章,发现看完全文,没人让人深刻的句子。
名家名作之所以有名,也是大部分文字讲故事,少部分文字提炼道理,让人警醒。
多年前,每次写文章,我都会搬出我的摘抄本,因为总是想用其中的话,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时刻了,因为我已经好多年不做摘抄了,看过的书也都忘了,想起的话也只能用自己毫无力量的语言描述了。
摘抄可以促进对书的消化,笔记加深思考,积极输出促进思想内化。爱好写字的人都非常清楚,不阅读何以写文章,所以一个好的写作者定是一个深度阅读爱好者。
当然光有爱好也不行,还要把书中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再通过自己的文字把经过自己加工的思想传递给阅读自己文字的人。
循环往复。持续输入,持续输出。
5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次,我遇到一句非常振奋人心的话,我当时非常牢固地把它记下来,可是第二天就忘了。
我原来单位图书馆的墙上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的话,可是现在我怎么都想不起来了,但是当时我曾经记过几百遍。
读书笔记不仅是为了写下书中的经典语句,更是对自己时间花费轨迹的一种记忆。多年以后,拿起自己的笔记,看着自己曾经记下的一个一个文字,当时读书的情景在脑中重现,那不失为一种美好的回忆。
读这本书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没有读书笔记的读书不叫读书,仅仅可以理解为翻书。
读书笔记之所以这么重要,还有一点就是读书笔记是需要经常翻阅的,刚开始你仅仅是想记住那句话,后来那句话就融入你的血液中,成为你的一部分了。
认真去做的人都知道它的价值,而从不开始的人一直在考虑它到底有没有用。这就是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