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已在其他平台发布)
二,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行游的第一站就是离荥阳不远的洛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是大唐士子的传统。在那个最自由开放的时代,青年士子都践行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想,一手拿笔、一手持剑,看大好河山、会尽天下英雄。虽然那种豪迈壮阔的理想在晚唐时已日渐式微,但行游天下的习惯却仍在延续着。
洛阳是天下士子必去的打卡地,因为这是唐王朝的东都,不但商贾云集,繁华富庶,而且这里也有和长安一样的朝廷设置,一样的领导班子,其中不乏达官显贵、文化名人。一旦被他们看中赏识,很快就会声名显赫,蜚声天下。在考卷不糊名的唐代,名声可能比才华更重要。
应该说李商隐的运气非常不错,他在洛阳碰到了他生命中的贵人——令狐楚。此时任东都留守、河南尹的令狐楚是唐代名相,历仕数朝,而且他才思俊丽,尤以四、六骈文独步天下,和韩愈的古文、杜甫的诗并称“三绝”。能得到这位既是朝廷重臣,又是文坛领袖的前辈青睐,是天下读书人的梦想。
令狐楚爱才、惜才。他非常欣赏李商隐,决定尽其所能打造好这块璞玉。他让李商隐跟随在自己身边,亲自辅导他的骈文写作。骈文是唐王朝的官方公文文体,入仕必备。而好的骈文就是显而易见的政治才学。
在令狐楚的影响下,李商隐的作文方式开始与古文转向骈文,而且精于技巧、重于格式的骈文练习也为李商隐日后的诗歌创作提供了莫大的支持。
为让李商隐安心学习,没有后顾之忧,令狐楚还慷慨解囊,资助李商隐的生活。不仅如此,他还经常把李商隐带入府中,和他的儿子令狐绹一块学习。
李商隐对令狐楚的感激无以言表,这位朝廷重臣、文坛前辈和他非亲非故,却竭尽全力帮助和支持他,父子之间的恩遇也不过如此。人生得以遇此良师严父,何其幸也。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
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谢书
这不是李商隐的吹捧阿谀,而是真情流露,有感而发,在这个曾经孤苦无助的青年眼中,令狐楚对于自己形同再造。
他和令狐绹的友谊也日益深厚,两人年龄相仿,都是单纯质朴,意气风发,都认为对方会是自己一辈子的良朋益友。但他们都不会想到,数年后他们会无情决裂,形同水火。而令狐绹,会成为李商隐人生悲剧的根源之一。
李商隐在洛阳还认识了白居易。两位天才诗人一见如故,很快成为莫逆之交。白居易依然天真直率,简单快乐。他喜欢每天和青年士子谈诗论道,他对李商隐这个青年才俊惊为天人,自叹不如。他曾率性地对李商隐说:“我死后,得为儿足矣”。意思是说:“如果死后能重生,我一定投胎做你的儿子,这是我最大的心愿”。这虽是戏谑之言,却反映出这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对李商隐这个晚辈后生的由衷敬佩,李商隐此时的诗歌造诣已可见一斑。白居易还将自己写诗的心得《白氏六帖》慷慨相赠,这对于李商隐日后的诗歌创作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为此,李商隐在洛阳诗名鹊起,他的骈文写作深得令狐楚真传,也已出类拔萃,放眼大唐也没几人能出其右。他的洛阳之行可谓顺风顺水,收获颇丰。
元和六年(公元832年),令狐楚改任太原尹、河东节度使,他邀李商隐同行,并给予节度使巡官的位置。李商隐第一次开始了他的幕僚生涯。
次年,令狐楚调回长安任吏部尚书,李商隐离开太原返回家乡,随后远赴济源玉阳山一边修道,一边读书。
在唐朝,修道是一种时尚。
李白、吴筠、贺知章等著名诗人都曾出家修道。因为唐朝李氏皇室为光耀门庭,遥尊老子李耳为先祖,以道教为国教,排在儒、释之前,所以出家修道风靡一时,王爷、公主出家修行的也屡见不鲜。
玉阳山是佛道名山,人间仙境。山上飞瀑流泉,青山秀峦,景色宜人。李商隐住在东峰玉阳观,他在这处远离凡尘俗世,宁静幽远的地方安心修行,以求去除杂念,安定心神。但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人生第一段爱情竟会发生在这清净肃穆的道教圣地。
一天,玉阳观中摆开盛大的道场,烟雾缭绕,鼓乐齐鸣。山上和附近道观的修道之士都来参加。在如织的人流中,有一队人马特别惹人注目。这是清一色的女道士,中间那个着黄色道袍,气质高雅、雍容华贵,周围众星捧月般地簇拥着三行青衣灰袍的女道士。如此大的排场和气派,让李商隐联想到了住在西峰宁都观里修行的玉阳公主。但他的目光很快被为首引路的女道士吸引住了。她举止端庄,神态优雅,宽大简单的道袍却掩饰不住她的美丽和冷艳。她看起来是那么与众不同,散发的光芒让身旁的玉阳公主都黯然失色。在李商隐眼里,她就是这巍巍高山上惊现的一朵奇葩,又是肃穆的道场里翩翩降落的女神。李商隐不由得心驰神往,他知道自己看了一眼就再也忘不了她。
后来经多方打听,他才知道为首的女道士叫宋华阳,是玉阳公主的贴身侍女,颇受公主信任和宠爱。
虽然只有一面之缘,李商隐却对宋华阳魂萦梦牵。青春萌动的那团火一旦被点起来,就会越烧越炙,不可阻挡。虽然他知道宋华阳是大唐公主身边的红人,彼此身份悬殊;也知道修道之人严禁男女之情,可他还是忍不住写了几首诗,千方百计的送到了宋华阳的手中。
没想到事情远比他想象中的简单,那个表面冷若冰霜的女子心中也像火一样炙热,她的芳心很快被李商隐的才华打动,两人相恋了。
恋爱中的人是天真无邪的,也是无所畏惧的。两人完全抛弃了道家的清规戒律,频频幽会。
为避人耳目,两人分别从东西峰下山,奔波数里,到峰底的峡谷相会。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是李商隐一生中最紧张也最快乐的时光。天上明月高悬、脚下小河潺潺,佳人在旁,明月相伴,目之所及皆是美景,一时一刻都是良辰……。
为感谢这块给他生命极大快乐和幸福的天地,李商隐把谷底的小河取名玉溪,自己则号“玉溪生”,这完全是个为爱而生的名字。
他们沉浸在那份神秘的甜蜜中,觉得就此天荒地老,永不分开。
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两人恋爱的事还是被发觉了。玉阳公主大发雷霆,她一怒之下命人将宋华阳押回长安,关在皇家的道观中,而李商隐也被赶出道门,驱逐下山,两人从此被迫分开。
这是李商隐人生最大的一次打击。他伤心欲绝,失魂落魄,他突然知道,爱情有多么销魂蚀骨,失恋就有多么撕心裂肺。他感觉心灵空荡荡的,因为有一部分被宋华阳带去了,永远残缺了。
他想过不顾一切奔去长安寻觅她,可皇家禁苑,高高宫墙,守卫森严,他一介平民,文弱书生,如何进得去?他只能眼睁睁看着爱人被无情夺走,从此生离死别。他的人生第一次爱恋竟成了人间最大的悲剧。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深宫大内,就像蓬莱仙境一样遥不可及,伊人孤单憔悴,月下独怜。自己和她再也无法相见,只能托高飞的鸟儿代为看望。
春蚕到死、蜡炬成灰,这种思念延绵不绝,这份感情不死不休。
此后他还写过三次《重过圣女祠》,他真是在礼拜那个冥冥中的道教仙女,还是在怀念他心中的女神宋华阳,我们可想而知。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重过圣女祠
虽事过境迁,可道教女神的情节却永远烙在了他的灵魂中。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
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精帘。
——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
爱人远去,连音讯也没有,重门深锁,无缘得见。她应该是青灯黄卷,孤独一生,如今只能在梦中相会,遥想那幸福的情景,这其实是何等的残忍与痛苦呀。
有人传说,很多年后,李商隐依然和宋华阳有一面之缘,这可能是人们杜撰的美好想象。人生漂泊,命运沉浮,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便只能苦苦守望,刻骨思念,爱情何其伟大,又何其脆弱。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