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电影:观《长安三万里》有感

      昨天,我们母女俩特别愉快地度过了一个与电影共舞的下午时光,一起欣赏了两个半小时的国漫之光《长安三万里》,并且我用一碗双皮奶贿赂她今天和我一起共写观后感。今天我行云流水,文不加点地一挥而就;她依旧哼哼唧唧、磨磨蹭蹭、挤牙膏般地涂涂抹抹。最终,第二次的亲子作业也可以交喽,那些说要加入我读写联盟的,你们准备好迎接挑战了吗?                       


                              时代、理想、个性、诗词

                                          ——观《长安三万里》有感

                                      作者:小葡萄妈妈

    和小葡萄看完国漫《长安三万里》,我想聊几个词汇:时代、理想、个性、诗词。

                                由胜转衰的时代悲歌

    随着主人公几进几出长安,鼻子朝天的权贵府邸、欢歌宴饮的歌坊聚会,趋炎附势的市井小儿,一片繁荣的十里欢场,在安史之乱之后,变成一座废墟、一片火海、满目苍夷、哀鸿遍野。

    与之相对应的,是高适的老家梁园,所有繁华已逝,空留一片荒凉。

    这种盛衰的对比,给影片带来了一种厚重感、悲凉感、虚无感。

                          从侠气青年到落寞大叔

    青年李白 ,自信到自负的地步。他认为凭他的才华,所有的权贵官邸会为他敞开大门,所有的诗人都要为他让位。而现实却让他处处碰壁。

      青年高适,怀着理想奔赴长安,却只能在玉真公主面前用杀敌的刀枪舞出取悦的长矛舞,最终也只能灰头土脸的蜇居老家。

      他们一厢情愿的认为 ,凭借才华就能实现抱负,太天真。

      裴“公子”一语道破天机:“裴家世代良将 ,现在却只能舞剑取悦权贵,因为当权者李林甫不愿任用汉将!”接下来,她把头巾一取,一头飘逸长发瀑布般地洒落下来,她一字一句悲愤地说:“裴家众多子侄,真正传承裴家剑法的只有我,可是,我却是一名女子!光凭才华,就能实现抱负吗?”

      看到这,一股悲凉感油然而生。个人理想与时代现实的关系,被揭示得淋漓尽致。这个时代,看出身背景,看当权者,看性别……比如李白,商人之子不能参加科举;高适,小官之家根本不受待见;当权者的喜好,更是左右着人的命运……

                          豁达放浪对比耿直严谨

    李白与高适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一个豁达放浪,一个耿直严谨。李白的人生大起大落,豪可挥金如土,落魄又如丧家狗;得意时可与皇帝贵妃同席宴饮,失意时被人追杀到处逃难,还错投永王,几乎杀头后被流放夜郎。

      而高适却耿直严谨,始终不忘初心、坚持本色,苦练技艺,韬光养晦,最终官至三镇节度使,是唐朝诗人中政绩最卓越者

                            契合情境的诗词插入

    这个电影堪称行走的唐诗地图,无数诗词恰当的穿插,契合着当时的情境,让人瞬间理解了诗词创作背景。

      比如逃难时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轮明月倒印在酒杯中;比如官场失意后,李白入道后在黄河边吟唱的一曲《将进酒》,真是上天入地、大开大阖,想象无比璀璨……

   

        最后,我想说,读历史,读时代,读个性,才能读懂诗词。感谢《长安三万里》,给了我们一次穿越历史的思想盛宴。

图片

                           

                      残酷的战争和李白的浪漫

                                      ——观《长安三万里》有感 

                                    作者:小葡萄

      我看完《长安三万里》我记忆最深刻的关件词是:残酷的战争和李白的浪漫。

     

一、战争的残酷

    《长安三万里》临近结尾时能看见长安的楼房、小酒馆、小饭店以及所有的屋子都被大火烧掉了,百姓都在逃亡,士兵也在逃亡,不时还有楼房塌下来。砸中百姓。要是没有安禄山造反,也不可能引发这次残酷的战争。


图片

   

二、李白的浪漫

      我觉得李白有点自信过头了,他认为凭自己的才华,竟能让所有的门都为他开,但每次李白要去考试的时候,都被别人关在门外。他整天无所事事,再长大一点就成天抱着酒瓶,还拉上高适一起喝酒。根本停不下来,有一次他和高适一起去到饭馆吃饭、喝酒,年少的李白突然酒兴大发,想要作诗。于是叫了服务员去楼上的作诗板作诗,他问服务员被大家称为最好的诗在哪里,他就要和那首诗的诗板挨在一起,服务员听了之后,觉得李白太骄傲了,但还是跟李白说:“我们这里前年来了一个叫崔颢的人作了一首诗,大家都觉得这首诗很好。”说着指向了一块诗板,可惜李白读了读,觉得他配不上这首诗,所以呢就灰溜溜地走了。

      但是李白是真有文釆,没过几年,李白的诗就传到了长安的高适耳朵里。有一个场景是展示李白酒后表演弹琵琶唱诗,李白在一个高架板上,有人扔给他一个琵琶,然后呢,他就让胡姬表演的再快点儿,自己就边走独木桥,边弹琵琶,还边唱诗句,那样子潇洒极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