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对话
今天谈话的学生有:王雨春、薛筝、王恩琳,吕孟阳和李奥晨。五个都分别存在不同的困惑和烦恼,针对他们的问题,我分别给予了指导和帮助,两年来,我见证了他们的成长和进步,也陪着他们经历了无言的悲伤和无奈,生命不曾辜负这场相遇,总会有花香弥漫的温暖!
二、关于班级论坛
今天的论坛围绕“忧患”展开,下面是部分学生代表的发言:
谢心茹:孟子说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忧患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能力素养就无法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古有越王勾践剑卧薪尝胆,劲有808班挑灯夜读!
薛筝:忧患意识是每个人必备的素质,我们不能取得一点成绩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沾沾自喜,所以说在现有基础上去提升自己。
张文戈:我们联想到这次月考成绩,我们班虽然取得了年级第二,但是我们不能夜郎自大,我们不能忽略一系列的不确定因素,如果我们不虚心好学,那么期中考试会狠狠地打我们耳光,希望我们要时时刻刻保持警惕,努力做好更好!
舒欣:一个国家必须有忧患意识,要创新,否则在国际社会中会受到排挤。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更错,懈怠,不然别人会把你甩得远远的,我们要磨练自己的意志,不能让自己落后于这个时代。
张俊炎:我们也不能一直处于忧患阶段,我们要居安思危,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苏甜甜:我们目前的忧患就是体育考试和期中考试,那么如何应对?我们要依靠自身找到正确的方法,并为之努力,忧患无论大小,我们都应该把它看作是一缕阳光,不低头,不屈服,奋力跨过去,然后去追赶下一目标!
赵欣:忧患就是让我们有危机感,当我们还在迷颓废的时候,却不知外面的世界正在悄然无声地改变着,若不再觉悟,便会被这个大千世界淘汰!愿我们都能珍惜时间,努力拼搏!
李丽:忧患也有一个度,我们不能整日幻想,应该努力当下,踏踏实实,认真学习。
马晶晶:只有忧患意识而没有行动,就成了杞人忧天。
另外发言的学生有:吕孟阳,王鹏,田光正,王坚,郭朝鑫,张炎创等。
班主任点评:忧患意识是就是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希望我们大家能在发言中领悟道理,落实行动,拥有忧患意识做知性少年!
三:关于阅读
今天阅读是方老、周老师和吴老师的作业。
一、讨论的形式:
晚上,在学习通里,翟老师又引导我们进行了讨论,翟老师引导大家用对话的形式进行作业点评。
那么,何为“对话”呢?
“我们最好从区别两种我们简称为独白和对话的说话形式出发。前一种情况是,一个人在有关的谈话中说话,而其他人仅作为听众;后一种情况则相反,说话时在双方不断交替中进行的。”——博尔诺夫
所以翟老师的第1个问题是:老师们阅读这段文字有什么启发呢?
大家的观点是:在争论中求深解;要参与其中;对话是源于深刻的感知、向优秀学习;这次对话,其实是期待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思维碰撞,得到真知。
接着,老师又提出了第2个问题:
什么是真正的“对话”呢?
英国学者戴维.伯姆在《论对话》中分析道,要做到真正的对话,“前提是不带任何偏见、无拘无束地互相倾听,而且不试图对对方施加影响。每个人所关心的唯有真理,因此他可以随时抛弃自己的旧思想与观点;而且在必要的时候,又随时可以接受异己之见。反之,如果只想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别人,或者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别人的观点;不管别人说的是否有道理,都固执己见,那么就根本无法进行沟通,因此也就必然会导致上文所指出的那种无法解决的‘沟通问题’”。
——英国学者戴维.伯姆
下面是翟老师对对话的理解:
真正的对话应该是双赢,我们在对话的过程中,彼此接触对方的观点,反思自己的观点。彼此融合,在互相碰撞中加深理解,直至知识内化成为自我的一部分。所以,对话不是信口开河,亦不是闭口不言,而是经由思索,彼此的思维碰撞,尽量努力的精确的表达。
二.关于作业:
(一)翟老师认为:我们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生命形态和气质。“人只有在自我反思而不是反思他人的时候才产生了智慧;正如人只有在自我批判而不是批判他人的时候才展示了自己的勇气。”
(二)
总的评阅标准:
(1)分值设定为“30——70”。
(2)导图的30分,其中25分是对我们是否做到清晰、直观、简洁和一语中的(对关键词的提炼)以及全面的检测,另外的五分是看您是否做到了美观的雕琢。美观的标准其实也很低。比如,关于导图的线条的多少和粗细,就如同我们要求学生作业卷面要整洁一样,我们的导图看起来自然也不能凌乱。当然,美观是建立在对所读内容透彻、清晰的基础之上的。
第二题的70分。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郝老师已经预见了大家在作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提醒大家要避免单纯叙事,要用理论分析。理论和叙事相结合占40分,另外的30 分是我们是否能在作业中体现经由学习获得相对深刻的思考。这个思考不是理论嵌入到叙事中的生搬硬套,而是因为在阅读的时候,经由啃读而勾连到自己的生活经历。所以,理论和叙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方为精彩。
(三)作业中,大家共性的问题在哪里呢?
首先,画导图,我们都有了自己的方式和风格。但过于凌乱依然是导图的一大问题。有三分之一的学友导图中,线条太多。整个画面显得密密麻麻,凌乱不堪。若您觉得您提炼的内容比较多,建议您进行导图分解。可以把自己想表达的内容用多个导图来进行表达。
从另一个角度上说,画导图关键在于提炼,如何提炼呢?在阅读中把握写作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就是找到表达的一级、二级、三级之间的隶属关系。在这个基础上再去精炼语言、精炼语言,就是去掉知识的枝枝蔓蔓,留下主要的枝干,生命的主要脉络。切记不可面面俱到。而从导图的精美程度上来讲。绘画是为表达来服务的。
(四)关于第二题
每一次作业,大家的弊病基本上都差不多。谈理论不能梳理明白,叙事呢,又不太有血肉。一部分作业,虽然能做到理论和叙事相结合,但骨头是骨头,血肉是血肉,因为生硬的结合,而使文章显得面目全非。还有少部分作业,理论和叙事能妥帖的结合,遗憾的是,文章因为缺乏思考的过程而略显深刻不足。
优秀作业是什么样子呢?
方老师认为:优秀作业的共同点一定有一点:思路清晰。比如周娟老师,从遭遇和危机的内涵展开,结合遭遇作业是否正确,来探讨遭遇和危机的内涵;接着讲述自己的遭遇,也是分不同类型的,最后加以展望,从书写中获得启示和力量,思维的层次非常明显。
翟老师:方老师的作业,引用的理论并不多,但,因为读的透彻,理论已经内化成自己知识储备的一部分。所以,她用自己的理解来阐释理论,在阐释理论的基础上来反观自己的故事。就是带着理论来叙事,在叙事中又恰当的引用理论。理论和叙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妥帖融合。
最重要的,文字是志向的表达和流露,我们常常说,“文如其人”那是因为,我们往往在不经意间,传递给读者“我之为我”的信息。所以,除了哲思,文章的动人之处在于,经由方老师文字的表达,我们读懂了她背后的教育情怀。为何?郝老师说,活的精彩才能写的精彩。对待周遭,方老师在文章中注重人在遭遇中的生命态度和价值观去向是她要表达的“志”,所以,她的坚韧和身为师者的明亮既照亮了自己,亦点亮了他人。
周老师自评:
对于构思,作业下笔之前我习惯先拟提纲,理清作业的逻辑关系然后在打好骨架的基础上再丰满血肉这期间,就需要找理论架构,书中的哪段和哪句能为我的事例或观点做支架。本次作业,我就思考要谈遭遇或危机,必须先把好脉,只有清晰的定位才能走对方向,才能正确地辨别出自己经历的遭遇是什么,如果方向偏了,那么后面的文章就会跑题。定好方向,找出自己亲身的遭遇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我们学习最终是为了应用,能智慧地运用于当下和生活才有价值和意义的,所以在思考自己的遭遇基础上,一定要有自己新的思考和前行的路径,这才是学习的最终价值和目的。所以,整体我的思路是“理解——辨析——展望”,重点放在了辨析部分,剖析遭遇的三个关键词“突然、痛苦、转向”,这是我们预习作业的重点部分。其次,在遭遇述说中,我有点投机取巧,识其容颜、知其秉性、转向明确这几个关键词是学习一篇论文的提纲看到了,感觉作业能用上,所以平时我喜欢看论文收集一些提纲,自己写论文时好参照但不是直接复制。
翟老师点评吴老师的作业:
其一:我觉得吴老师内化了知识。在阅读大家的作业的过程中,大部分遭遇是零碎的,理论是理论,叙事是叙事。吴老师作业的亮点在于,她透彻了遭遇的含义。
其二,不管是她经由文字救赎也好,还是为了其他的原因也好,她的文字中传达出来了师者有思考,有思想,敢于表达的气质。若我们不能经由文字书写自我,表达自我,传递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书写又有何意义呢?
通过今晚的聆听学习,我再一次看到了自身的差距,虽然这次得分是85分,但是我知道自己和优秀人物还有遥远的距离,只有进一步的努力、啃读和反思,才能真正实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