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非钟爱窥镜自视之人,近年因肝气郁结,不得不时长端详眼边几簇细密斑点。
倒不是担心貌丑,实则我从不对容颜小心则个,只将其作为隐疾信号,严密监视。
差池背后,是寻常日子的纰漏。
我为此颇用了一阵汤药。
每日将陈皮、醋青皮、枳实、香橼等二十几味药材混为一坛。浸泡二刻后,熬煮二刻,取首次汤汁;再添水,熬煮二刻,取二次汤汁。最终将两泡汤汁混合,君臣药相佐,大功告成。
我愿称之为“橘皮开会饮”。
浅嗅药香,如置身橘园,是果实将熟未熟之际的清苦悠长。
入口既酸且涩,如饮万千荆棘,折磨咽喉血肉。喉咙抵不过,数次逆反,欲将之还于药罐。勉力下咽,任我如何咂摸,不见回甘。
虽说苦口皆良药,可它绝非救命稻草。身体之事,更不宜亡羊补牢。
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上工治未病”的论断。因而,唯有未雨绸缪,使生活井然,心安神聚,方得好体魄。
细细思量后,我知自己病非口入,而从心来。
于是我较少见人了,从光怪陆离中抽离,偏安一隅。
书也读得少,偶尔翻几页,词句也都清浅,最宜养心。
所谋之事更是极少,只围绕喜好,不再自我强求。
停止向外求索,转而反观内心,常静思,常观自在。一段时日践行下来,越发笃信生活平淡、内心平静的力量。
遂决定记下养身养心的诸般琐事,汇成《颐养集》。将对身体的体察、心灵的修炼、日常习惯的取精去粕,悉数记下,既让对抗衰老的轨迹有章可循,亦能为读者提供些许借鉴。
同创办《清安集》的初心相同,若此地能带你逃离喧嚣浮华,得片刻安宁;从我琐碎的记述中,获得一丝返璞归真的轻松,或拾得一份感动与启迪,不论有关精神或肉体,都是我坚持书写的意义。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若不能拯救天下苍生,便拯救自己;若不能参透世间万事,便把自己活个了然。
文字予我情绪翻涌后的宁静踏实,予我遍体鳞伤后的自我疗愈。
我愿以一方小园邀你作客,你来时,我必栽满鲜花,温罢香茶。
漫漫人生路,明日再奔波。
今日,请进门歇歇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