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
如果按照时间轴划分,自出生至今,在村里我收获了生命及小学学识,在镇上我收获了初中学识,在县城我收获了高中学识,在市里我收获了本科学识,在上海我收获了硕士学识以及现在的家庭……
公历1985年1月7日,即农历1984年11月17日,论干支则为甲子年丁丑月丙午日,这本就是普通的一天,通过网络沿着时间轴往回眺望,竟也没有发现中国有何可被称之为历史而被记录的事件。南无村,在山东境地也是一个普通的自然村落,普通到这里的村民不敢奢求自己的村名与“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的“南无”字音相同,他们仅敢把养育自己的地方称为“南面没有”的村落。至于这一天的天气,或许太阳高挂,或许北风连连,但总还是没有过多的违背当地千百年来所固有的变幻。其实这些对于南无村的村民都不重要,因为他们关注的热点都集中在了村西头老赵家。确切的说,是集中在老赵自家院里的那棵白杨树上的大喇叭,那个一直在播放着流行歌曲的大喇叭。要知道,作为绝对新鲜事物的大喇叭,一般情况下只有村主任家里才会有一对儿,而它们的作用或是通知各生产队生产任务,或是通知大队连委成员到村主任家里开会等一些官方事情。当然了,事情总有一些例外,比如前街的王家,儿子去年结婚的时候就用大喇叭唱了两天两夜。为什么?三个字:家里阔!因为前街王家的儿子在乡里是个医生,在这一带也算是很有些名声,所以他们在南无村也算是个响当当的家族。
话题到这里,要引入一些地理分布的解说。
在当地,南无村也算个中等规模的自然村落,同其它大多数村子一样,主要是几大姓与几小姓共存,即:于、王、赵、李为大;韩,马、任、晋为小。 比如,于家主要集中在村东头,被村民称之为“东头”,大概范围是村子的东北角,那里也住着韩姓、马姓;王家主要集中地被村民称为“前街”,大概范围是村子的东南角以及村南头,也住着任家以及外来户晋家,不过晋家住在村子的最南边,很少和村人交流;赵家主要集中在村西头,与其说是村西头,倒不如说从南北走向上把村子一分二,靠西边这一半都是赵姓聚集地,期中也有李姓与一小部分于姓,这一大块被村民 称为“西头”。描述起来很复杂,其实很简单,赵、李以及几户于姓居住在西头;王、任以及外来晋姓居住在前街;于、韩、马姓居住在东头,各个姓氏居住地没有明显界限。西头村民的耕地在集中在村子西北与村子西面,西北的区域被称为“家北”,主要是种植农作物,比如小麦、玉米及花生等;西面的区域被称为“家西”或“家前”,主要为果园,比如桃园、苹果园等。另外,前街紧靠刘庄乡,西头毗邻张鲁镇,而张鲁镇是一个回族聚集区,其东南西北中五条街上泾渭分明似得住着回族人与汉族人,在那个“人人都不很忙”的年代里,回、汉两族时常在街头火拼,但火拼之后不久又握手言和,依次循环,直到“人人都很忙”的年代才结束。
“真情像草原广阔,层层风雨不能阻隔,总有云开日出时候 万丈阳光照耀你我……”一缕洪亮的音乐传到一个赵姓年轻人耳朵里,“这歌贼好听!也不知道人家怎么唱的!”
“可不!咋曾好听……你说二哥家这下可以放心了”,另外一个年轻人也在附和着。
“贼”、“曽”土话,意思为“真”。
冬日里的农村,没什么农事,那时候大家还不流行外出打工,所以每每吃过早饭或午饭,三三两两的都会走出家门,在大街上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什么的。
“嗯!二哥家头两胎都是闺女,这下好了!有后儿了……”
这两位赵姓年轻人属于“西头”,所说的“二哥家”就是现在正在唱大喇叭的老赵家的二儿子,话说老赵家也算是村里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家庭”,因为祖辈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老赵家竟供养出了一个高中毕业的二儿子,这使得他在村里很受人尊重,他排行老四,村里的小孩儿都喊他四爷爷,其同龄人都喊他四哥。他的二儿子更是被村里同辈年轻人尊称为“二哥”。
是的,农历1984年11月17日对于老赵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日子。在这一天,老赵的二儿子终于添了个胖小子。要知道,在山东农村,尤其在那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年代里,儿子是一个被历史赋予了特殊含义的存在。有儿子的家庭,即使贫困也被人看得起;没有儿子的家庭,即使富有也会被人看低。其实也勿用批判的眼光看待此屡被后人诟病的观念,因为在悠久的以传承为尊的历史长河里,家族的男丁越多,其长久被传承的机遇亦会越大,这也应该是华夏文明绵延数千年而不绝的一大原因。
“正月里采花无呦花采,采花人盼着红哟军来……”
“我知道我知道,这首歌叫《盼红军》,去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唱的,我还会唱呢……”东头一马姓村民家里的炕上传来一句欢欣的声音,是一个女孩子,不过屋里没有点灯,可能是因为晚上没什么事儿做,电灯不舍得开,也感觉没必要点蜡烛吧。
“就你厉害是吧?你这么厉害今天下午怎么还被二花儿打?”一个稚嫩的男音笑嘻嘻的顶撞着。
“你还说!你也不知道给俺上前,亏俺还那么疼你……”
上前,土话,就是帮忙的意思,如果甲乙有矛盾,丙帮助甲就可以说给甲“上前”。
“泽儿(拟声词,轻卷舌尖的声音)”,一个成熟的女人的声音出现了,“你俩吵什么吵,听听人家唱的,不听赶紧睡觉……”
“哼……”女孩儿发出了一个声音,不过一声“啪”的声音,截断了下面的话,男孩儿也没有了声音。
是的,在那个物资匮乏、精神生活也不丰富的年代,即使整夜的播放大喇叭也不会引起村民的反感,相反,大家都很开心、很乐意接受这种行为。因为源自大喇叭的声音为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他们带来了外面世界的声音……
农历1984年11月17日深夜,也是一个普通的夜晚,已经熟睡的小果果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或者正在发生着什么,但他知道这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夜晚,在这个夜晚里,他也知道有人在聆听着“他带来的”歌唱的声音……
文字世界里的时光,可以信手调拨……
这两天果果很开心,每次走进挂着“一年级一班”的教室里,都会对大家炫耀着自家的大黄牛生了一个小黄牛。虽然看到父亲在帮助大黄牛接生的过程令果果心有余悸,但结果呢总还是新的、好的!年幼的他清楚的记得,就在前天傍晚,一家人在吃饭的时候外面突然连接传来几声“哞哞……哞……”的声音。
“牛要生了!”果果刚想开口,只见父亲利落的放下碗筷,站起身边说边往外面走。
虽然果果不清楚父亲的判断依据,但既然父亲这么说那肯定是没有错了。他心里也很紧张,有些慌,因为他可以听出来,牛的声音显示它很痛苦。果果放下手中的筷子,也想跟着出去,但被母亲拦了下来,“吃完这些再出去。”
果果用求救的目光看向大姐二姐,但她们正在很开心的和母亲聊着在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虽然有着一颗飞奔而去的心,但得不到允许,那也只能撇着小嘴儿继续吃饭了。不同的是,吃饭的速度明显提高了不少,一大块儿馒头三两口就被果果吞下去了。
“噗嗤!”大姐笑了,“抢那么快干啥?又不是没见过!”
来不及说“我就没见过”,果果就一溜烟的跑出房间冲进院子往西直奔牛圈了。
在农村里,每家的宅基地一般都不算小的,所以可以用“冲”、“奔”。和大多数村民家一样,果果家也是正正的坐北朝南走向,整体地基为矩形。在矩形的最北边是建造自家人起居的房屋,只有一个门的大房子,进去即为堂屋,也就是“客厅”,堂屋进去就会发现有张桌子依墙而靠,名曰:八仙桌。八仙桌两边分别摆着一把太师椅,八仙桌所对的墙上大多时候都挂着一幅画,是那种诸如“高山流水”或“松鹤延年”的画,两边还有一副“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对联。这副装备长年累月的挂在那里,也只有过年那段时间被“柱(音读阳平)子”替代,“柱子”上面书写着自家祖父辈的名字以及相应祖母辈的姓氏。过年那段时间,八仙桌上天天都会有贡品,香炉里亦插有焚着的香,以供养自家的列祖列宗,求他们佑护着自己这些后辈,或大富大贵,或平安康健,或儿孙满堂等等。堂屋的面积比较大,八仙桌只是占了一小部分,还是从刚走进堂屋的门开始,左手边有个小门,通往被称为“里屋”的卧室,里面有火炕,是为寒冬所准备的;而右手边靠近东墙那里放着一张床,一张床头画着鲜艳的花儿的大铁床,自果果记事儿起就有,很漂亮,果果非常喜欢,因为他可以在上面肆无忌惮的滚来滚去而不用担心掉下来。那张铁床一直都在果果的记忆里,即使后来那个角落被随着改革春风而进入家里的“席梦思”替换掉,那张铁床依然存在。房屋里其它的家具按照父亲母亲喜好或季节的变换而摆设了,这些暂且不谈。另外,在大大的坐北朝南的矩形地基上,靠近东边这条线上原来是块空地,同“席梦思”一样,国家的改革之风加上果果父母勤劳的双手,家里积蓄也多了,翻盖房子的时候在这条线上也建了一排房子,称为“东屋”,平时放些铁锨、犁、灌溉田地的水带等农事上的杂物。相对应的西边那条线上修建了一个厨房和刚刚果果直奔过去的牛圈,这些有时候又统称为“西屋”。再往后,当果果家步入“万元户”的时候,为了放置自家新买的拖拉机,还修建了一个车棚。
“呀!”看到自家的大黄牛半躺在冰冷的地上,一边低声叫着一边努力的扭着脖子尝试舔舐下体,并且那里貌似还有些撕裂,好像有血,也好像有东西要钻出来。果果很害怕,但又很好奇,歪着头半掩双眼的看着眼前这一有些血腥的现场。
牛圈里,父亲正在忙着从厨房里搬来柴火,看架势是要生起一小堆火。也是,春冬轮回,今年春天里的某一天,父亲带着果果牵着大黄牛出门,去了东头某一位叔叔家,当是听着父亲的解惑,果果还不甚了解,现在想来可能是和生小黄牛相关。
“果果,让你娘赶快烧些热水……”
“娘,俺爹说让你烧些热水!他是不是口渴啊?”
“噗嗤……傻小儿哎,生完小黄牛后大黄牛可能需要……”
果果不顾得听母亲后面可能还可能会说的话,又立马转身跑出房间冲进院子往西直奔牛圈了。
当他又重新站在牛圈时,火堆的规模大了一些,温度也上升了一些,同时看的也清晰了。嗯,他很惊喜的发现一只小脑袋已经从露了出来,上面还有一层粘粘的东西。看着哞哞叫的大黄牛,果果想做些事情可以减轻它的痛苦,但是他不知道该如何做,只能傻傻的站在那里,看着小牛一点一点的被挤压到这个世界。再往后发生的事情果果就记得不太清楚了,反正他记得大黄牛“很开心”的用它强有力的粗糙的舌头频繁的舔舐着刚刚出世的孩子,而小黄牛摇头晃脑的一直努力的用它那四条细细软软的腿儿站起来,如果摔倒后不动,大黄牛还会用脑袋大幅度的戳它……果果问父亲为什么要这样?父亲说这是母亲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就像果果母亲生果果当时一样……说话间,母亲提着一个铁桶进来了,里面是冒着热气的水,上面飘着一层玉米面。果果没有再继续问,懵懵懂懂的好像明白了一些什么,但心里应该不是很确定,也或许是站的时间有些久了,当他发现母亲转身想去柴房取柴火的时候主动喊住母亲,自己一溜烟的跑去代办了。
果果也已经适应了小黄牛的存在,时光也还是一刻不停的朝前走着。如果想要生活开开心心的走下去,总要有一些能让自己快乐的事情。果果的生活正在开开心心的向前走着,因为马上要放年假了。今天是这学期的最后一天,我们可以看到果果背着母亲亲手做的、藏青色的小书包,两步一蹦,三步一跳的朝着学校不停移动着。从他身边奔驰而过的“三马车”,即柴油驱动的农用三轮车,促使果果加快了步伐,因为那辆车是学校校长带着几个老师一起到县里领取的《寒假生活》,这也是果果到学校的主要目的。其实那就是一本印刷习题,A4纸大小,是县教育局专门为小学生准备的寒假作业,里面包含语文、数学、自然以及思想品德等内容。内容比较丰富且作业量不大,小学生每天都需要抽出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去做,大约一周左右就可以完成。
果果的课桌在教室的前排,那是一种铁架子、铁皮以及实木板的结合物,铁架子与铁皮涂有黑漆,桌面是厚厚的实木板,或许是用的年代有些长了,桌面被摩擦的油光油光的。教室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来来回回进出教室的搬书的学生的声音,班主任高老师站在讲台上指挥学生把《寒假生活》放在讲台上的声音,还有像果果一样小脚一直在地上移来移去的噌着地板的声音,这种声音是按耐不住内心激动之情的外在体现……整间教室里弥漫着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声音。
在那个年代里,大多农村的孩子们极度缺少适合他们年龄的“小人书”,而《寒假生活》是为数不多的小人书中的一个。它有着好看的封面,或一个小姑娘穿着厚厚的衣服堆着雪人,或小男孩开着雪橇在森林里与小动物嬉闹,或少先队员去给“军属光荣”的老爷爷老奶奶家清扫积雪……封面页的背面还总会印刷着一些小故事……在学校里,除了《寒假生活》以外,还有两种孩子们非常喜爱的“小人书”,一种是《当代小学生》,另外一种就是《红蕾》,这两种都是省里针对小学生主办的刊物。既然是省城里的专家举办,外加费用有限,两种“小人书”到南无村这个小村庄的量就少之又少了,大多情况下都是两到三个学生共享一本“小人书”,这本就属于较为典型的很易引起纠纷的事情,试想,当仅有的一小盘美味呈现在均十分饥饿的人们面前时会发生纠纷吗?如果思想境界很高的话,纠纷不会发生,就像一期《红蕾》上刊登的一篇文章,名曰《金色的鱼钩》,那是发生在万里长征中的一个小插曲,讲述了一位老红军忍受极度的饥饿,把来之不易的鱼让给小红军吃的故事。果果看完那个故事之后难过的哭了,虽然存在些许的排斥但他幼小的心灵里隐隐把那位无名的、无私的老红军做为自己的一个榜样了。让我们把话题重新拉回到当时,人类社会史就是一个“生产资料”的分配史,针对“小人书”的不足,小孩子们私下里也制定了一个分配原则,即:A要第一期,B就要第二期,然后以此类推。其实,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分配原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解决方式,但它也悄然的埋下了矛盾产生的导火索,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期是什么内容,就像你不知道下一颗盒子里的巧克力糖是什么味道一样。所以,即是果果知道老红军的无私,他也把老红军的无私视为榜样,但“残酷现实”到来的时候,他也和“共享者”发生了矛盾,矛盾源于某一期不知为何内容比较丰富,直观上就是那一期的《当代小学生》比其它任何一期都厚!讲到这里我们脑海里或许会闪现出一句“不患寡而患不均”,是的!炎黄子孙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悟出的道理,在遥远的未来依然时时处处存在着,这体现在炎黄子孙的聪慧与睿智,这也是当今重拾自尊与自信的力量之源泉。出现矛盾就要想办法解决,小学生的矛盾就要按照小学生的思维解决,果果虽然也很想“占便宜”要那一期厚的,但那一期没有轮到他,他与“共享者”达成和解,自己先拥有一周,一周后再还给“共享者”,这看似简单的和解也耗费了不少心血,期间甚至差点“翻脸”,但结果总还是好的。班里的其他人有“翻脸”对骂的,有大打出手的,有把多出的那些撕掉重新分配的……不过小孩子就是小孩子,骂过打过哭过笑过之后依然是在一起玩,一起闹。看到这里,可能会对这儿的孩子有些看低,也有些不屑。对于读者,笔者没有任何的想法,因为这件事情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有意思”。小孩子的世界很有意思,打打闹闹后又和好如初,但成人的世界或者说现实的世界又如何能逃脱此类种种呢?单位里的主任调离,平日里矛盾重重的两个副主任为了升职而向后攻讦;公司里为了讨巧儿而背后说些某同事的不好的话……所有的所有均与小孩子的世界有所相同但又有所不同,小孩子之间打过闹过还会和好如初,是真的“如初”,但成人的世界不会或者很难“如初”。这是人与人之间的事情,普而适之,地区与地区之间、国与国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两国边境和平数十年,一旦发现该地有某些财富资源,则很大可能上会在极短的时期内出现矛盾并激化。所以说,这个世界真的很有意思,好似每一个明天都是崭新的,但它又好似都是老旧的。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明天到来之时大多都是毫无改变,偶尔有些惊喜或惊吓也可归属“产品”的“瑕疵”或“报废”。或许每个人的每一天都是一个被反复演绎的轮回,或许每个人每一次生命亦是一个被反复演绎的轮回。每个人时时、处处都或陷于自己的轮回之中,或陷于挣扎着想跳出自己的轮回之中。于是,每个人都在犯错与改错,继而再犯错再改错之间重复着各不同但又相同的事情,重复着各种不同但又相同的“贪、嗔、痴”。
“小人书”一本一本的发着,已经拿到的满怀欣喜的翻看着,马上可以拿到的主动站起来伸出双手迎接,尚需一会才能发到自己的孩子们就像嗷嗷待哺的鸟儿,叽叽喳喳的叫着嚷着“快点快点快点……”、“为什么不从俺们这里开始……”,班主任站在前面用教鞭敲着讲台,一个红砖结合水泥与沙子造的中空的半圆柱体,敲打的声音提醒各位安静下来,很明显,这是毫无效果的。如果此时此刻站在校园里,肯定能感受到整个空间里都弥散着类似的来自各个年级的叫嚷声,对当时那种情况老师也是不严格,毕竟人逢喜事必兴奋。
当果果拿到属于自己的“小人书”后,第一时间打开并放在自己的鼻子下面,深深的吸了一大口墨香的气息,同时还在脑海里勾勒着封面的内容:银装素裹的森林深处有个小木屋,门框两边贴着火红的对联,屋檐下挂着冰凌与年货,透过窗子可以看到正在忙碌的妈妈以及正在看《寒假生活》的小女孩儿……深嗅墨香是果果拿到新书之后的习惯动作,一直到现在都有,虽然现在的书大都没有了那种气息,但果果依然坚持着固有的习惯,因为这种习惯早已融进了他的血液里,化入他的骨子里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