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对文字的偏执起源于初中那段年少时光。那时的我,还读不懂文字的深层含义,那时的我们,还猜不透自己和身边人的情绪。十三岁那年,我很想真真切切地留住某些东西,以便在未来的某一个早晨醒来的时候,不会发现自己什么都已记不起。
起初只是喜欢时不时摘录一些名言警句,觉得自己生来就有履行它们的职责。也会偶尔在日记中抒发一下自己的想法,大部分是每天所经历的琐事,很少或几乎不提及人名。字句语段中很随性,很散漫,比小学写的流水账日记稍微高一个层次,以至于后来翻出来看的时候觉得幼稚且可笑。
再然后,青春期的花季雨季让文字开始有了点色彩,心情起伏跌宕,又容易多愁善感,明明才十几岁的年纪却仿佛过了大半生。记得有段时间特别爱看心灵鸡汤,初涉心理学领域的有关书籍,当时就有一种特别强烈的想法,以后想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帮助那些话到嘴边却敞不开心扉的人,以及被打上了“内向”标签的人。然而,一切都想得那么简单,结果往往就是无疾而终了。
直到后来,上了高中,仍然没有丢弃对文字的热爱,每天坚持写日记,慢慢开始养成了一个不知是好是坏的习惯,笔下记录的从来都是开心的事。无数次地告诉自己,开心的事才有记下来的意义,让那些不值一提伤心难过的事都封存在漫长的岁月里。现在突发现,好像这样也间接导致自己忘了太多事,不都说生活的本质就是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青春的美好之处不都是苦乐交织的画面吗?
大学里跟文字接触得少了,也不知道每天都在忙了些什么,偶尔想起来的时候才会提笔写写,似乎已经快忘了初心。在那个十八岁的夏天,想着要给自己写一本书的想法短暂萌芽之后又销声匿迹,无处可寻。其实有很多值得被记下来的时刻都错过了,记忆终究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消散。
……
直到现在,内心很丰富,表达很匮乏,有些时候想写一些更深刻点的东西却无从下笔,头脑里能想起来的字词句少之又少。也许正是缺乏在阅读这块领域的深入,大部分时候都是在读着一些浅显的短篇章,也没有专门去钻研古来今往那些文人墨客们玩转文字的技巧。虽说华而不实的字句会显得很苍白无力,但适当的修饰加上有灵魂的主题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真正开始这段旅途的同时,我将会努力充电,不断取得进步。不为别的,只想多年后回首时,能更多地记得现在所发生的事,想忘了的和不想忘了的都有迹可寻,当然,也有个小小的私心,想留下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来走了一遭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