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请不要说“对牛弹琴”了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

有一天,公明仪来到郊外,看见一头黄牛正在草地上低头吃草。公明仪一时兴致来了,摆上琴,拨动琴弦,就给这头牛弹起了最高雅的乐曲《清角之操》来。老黄牛在那里却无动于衷,仍然一个劲地低头吃草。 

公明仪想,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该换个曲调,弹弹小曲。老黄牛仍然毫无反应,继续悠闲地吃草。公明仪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弹奏最拿手的曲子。老黄牛偶尔甩甩尾巴,赶着牛虻,仍然低头闷不吱声地吃草。 

公明仪又用古琴模仿蚊子“嗡嗡”地叫声,还模仿离群的小牛犊发出的哀鸣声。那头老牛便立刻停止吃草,抬起头,竖起耳朵,摇着尾巴,来回踏着小步,注意地听着。 

最后,老黄牛慢悠悠地走了,换个地方去吃草了。最后,公明仪也只好叹口气,抱琴回去了。

这个故事就是对牛弹琴的原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听老师或抱怨道,简直就是对牛弹琴。

其实,当我们换位思考一下,故事中作为优秀琴师公明仪有没有站在牛的角度想想呢?公明仪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觉得老牛听不懂高雅的,换曲调,结果老牛无动于衷,当公明仪模仿蚊子、模仿小牛犊的声音,老牛听懂了,后来又走了,公明仪只好叹气而归。公明仪之所以叹气而归,是觉得老牛欣赏不来他的弹奏艺术。然后,我们何尝不可以说,公明仪不理解老牛的心意呢。

当你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一下,对牛弹琴一开始就是公明仪的问题。当我们觉得教育孩子是对牛弹琴的时候,其实我们一开始就错了。我们错在没有换位思考,我们错在并不清楚孩子想要什么?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已之所欲,亦勿施于人。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他们真正需要什么,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上,和孩子们一起思考要什么,怎么做。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不会一开始就陷入对牛弹琴的怪圈。用牛熟悉的声音才能与牛交流。

因此,我们再也不要说对牛弹琴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我们给大家讲的成语故事,叫做《对牛弹琴》。 在战国时候,有一个叫做公明仪的音乐家,他弹琴非常...
    源妈生活圈阅读 4,876评论 2 6
  • 【成语】:对牛弹琴 【拼音】duì niú tán qín 【解释】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
    曹老师大语文阅读 377评论 0 2
  • 战国时期,鲁国有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弹得一手好琴。他的琴声深如此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痴如醉,...
    抓住你不放手阅读 1,085评论 1 4
  • 今天晚上,给女儿讲的成语故事是:对牛弹琴 战国时期,有一位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的七弦琴弹的非常动听。 一天午后,公...
    浅听陌生阅读 217评论 0 0
  • 文/雨竹 相传,战国时期,鲁国有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弹的琴简直好听极了。 无论他走到哪儿,只要一弹琴,人们便会立马...
    辽宁_雨竹阅读 662评论 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