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意识到自己最擅长的既不是象棋也不是太极,我最擅长的是学习之道。——乔希·维茨金
最近读了一本书,名为《学习之道》,作者是乔希·维茨金,一名身兼象棋大师和太极拳王称号的终身学习者。这也使得本书有点特别,它注定不同于那些以理论讲述学习方法的书。相反,它以描述作者的象棋和太极竞赛经历的形式传达了作者的学习理念和方法。
学习方法的书或者文章我也看过一些,所以,在这本书里讲述的学习理念并没有太多让我觉得眼前一亮的东西,反而对原来就已经知道的理念进一步加深印象和切实感受到学习的魅力。这里,就谈谈这些让我有所感触的三点。
*明确自己的学习风格
很多人都知道学习方法很重要,却不知道了解适合他自己的学习风格也同样重要。不同的学习风格意味着你接受信息、转化信息和输出信息的方式都有所不同。就拿记笔记这件事来说,有人喜欢以图像方式来做笔记,有人习惯用文字书写,还有人不做笔记。这都取决于你的学习风格。记得有段时间很流行手账,我在网上看到别人的手账做的特别美,也兴冲冲地买了,本来以为自己也可以把手账本画的很漂亮,后来却发现自己还是习惯用文字书写而不是用图像表达。
*采取渐进理论模式学习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学习模式分为两种,分别为整体理论和渐进理论。整体理论的学习者倾向于用这样的语言:“我在这方面很聪明。”甚至,当他们在某方面取得一些成就时,就容易停滞不前,不想接受更难的挑战,害怕失败打破他的完美形象。这种类型的学习者将成败归结于一种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能力水平,更把他们自己的综合智力或技能水平看成是固定的、无法演变的整体。另一种渐进理论的学习者则倾向于用这样的句子描述结果:“我之所以做到了是因为我非常刻苦,或者是我下次要更加努力才行等。”他们把能力水平或综合智力看成是渐进式增长的整体,认为人可以不断成长。
那么,这两种学习模式是如何形成的?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脑海?其实,这跟父母或老师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大多数父母总是习惯用聪明和笨来评价自己的孩子。当孩子在数学上取得不理想的分数,父母总是惯性说“你怎么那么笨啊,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真是浪费家里的粮食等”。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真的很笨,学不会数学。如果父母换另一种方式说“下次更努力些,会考的更好的”,可能孩子就会把成功与努力联系起来,不那么容易放弃自己,学习成长之路也会更顺一些。
当然,采取渐进式模式学习也离不开正确的学习方法,不然也会陷入怀疑自我的境地。
*划小圈,夯实基本功
维茨金在学习象棋和太极的时候喜欢研究两项运动背后的理论和原理,他会把大的动作或棋路分解成各个细节的东西,然后深入钻研细节事物,学习事物的本质,直到把基本的东西融会贯通,掌握的很扎实。往后学习更复杂的动作时总能学的很快很精通。但是,这种从基础原理学起,然后再过渡到更高层次的学习方法可能不会被每个人都接受,因为学习过程比较漫长、枯燥、也不会短时间内见到成效。这对于一个追求速成,比较功利的人来说简直无法忍受。然而,这恰恰又是学得精通学得灵活的必经之路。
维茨金的一生充满鲜花和奖杯,这些都是学习之道带给他的。
希望我也能做一名会学习的终身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