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李小小梨的第22篇原创文章
我最近在上一门读书课,老师要求提交一次文学鉴赏作业。这次作业对我难度很大,一直拖了很久迟迟下不了笔。作业完成不了,我是很焦躁不安的。
最后我不断安慰自己,好的作品就是先从作业开始的,有了作业才有作品,有了完成才有完美。所以,我动笔尝试写了这次文学鉴赏作业。
在动笔之前,我的第一直觉告诉我,文学鉴赏就是去看文学作品,然后分析作者哪里讲得好了,分析好在哪里。我在看了班里其他学员的优秀作品后,感觉好像也是这么回事,但总是觉得我的直觉缺了点什么。
刚好手头有本夏丐尊和叶圣陶的《文心》,特意找了下,书籍第30章《鉴赏座谈会》不就是为我准备的吗?因为,即使看了学员的优秀作品,我依然还是懵懵懂懂,怎么理解“鉴赏”二字?做文学鉴赏,有什么方法?
带着这些疑问,我把《鉴赏座谈会》这章节读了几遍,读完我茅塞对开了。关于文学鉴赏,以下是我所获得的一些新知:
1、怎么理解“鉴赏”二字?
我认识到,鉴赏是要达到“观”的程度,还要上升到整个心理层面与作者产
生共鸣,全身投入,反复细读。
书中写到,“鉴赏”的“鉴”是“看”的意思。而“看”有“见”、“视”、“观”三种不同程度(阶段)。比如,我们看到一幅画或者是一篇文章就是“见”;紧接着,对于这幅画或这篇文章,我们进一步去分析它的结构、主旨立意等就是“视”;这个“视”的程度,比“见”进了一步。再进一步,如果我们身入奇境用了整个心慢慢感受体会这副画或这篇文,就达到了“观”的程度。
“见”仅仅是感官视觉上看到,“视”是知识思辨上的事,“观”是整个心理活动。对待古画文章等,若达到了“观”的程度,才能说得上是“鉴赏”。文中用了吃东西这个例子来打比方。比如,“见”和“视”只是食物初入口的状态而已,“观”是咀嚼细细品尝。
用我自己的话理解就是,“鉴赏”很像我们上学时背诵的唐诗宋词和文言文,不仅要看文字(达到“见”的程度),还要入脑记住诗歌主旨立意(达到“视”的程度),这还不算完,还要上升到心理层面与作者产生共鸣,感悟下诗歌传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抒发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悟等等(达到了“观”的程度)。
2、鉴赏文章有哪些方法?
我学到了,鉴赏文章前需要做预备知识,鉴赏时可以采取自问自答,或者反向鉴赏的方法。
在鉴赏之前,我们要了解作者生平,作者与作品的关系,作品缘由等,以便有更好的熟悉感,让我们快速进入鉴赏状态。
在鉴赏的时候,可以采用自问自答的方法。比如你可以问自己,这篇文章的句子,结构,立意,布局等好在哪里,如果叫我自己来写,我打算怎么写,从而对比出自己的与好文章差距在哪里?长久锻炼下来,我们对好文章的敏感度和审美要求会拔高。
另一种方法,就比较另辟蹊径了,我们可以从鉴赏坏文章入手,看看哪些地方写得不好,写得不够动人,我应该要怎么避免。自然而然地,你的鉴赏能力会有显著提高。
无论是哪种鉴赏方法,《文心》中提到,读者要用想象倒翻出文字。这是因为,作者的作品要么来源于其生活经验,要么来源于其想象听闻,无论来源于哪种,我们要想与作者达成共鸣,就需要靠想象来帮助,把白纸上的黑白字“翻译”(想象)为具体事物。想象是鉴赏的重要条件,想象力不发达,鉴赏力也无法使之发达。所以,作为读者,我们要用想象力来鉴赏文章,以便更好与作者产生共鸣。
总体来说,我觉得,文学鉴赏就像以前高中读古言文读诗词歌赋样,慢慢品味,用想象倒翻出文字,从心里层面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更加深化自己内心的情感或某种观点。
我是李小小梨,爱读书爱理财,欢迎一起交流~~一起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