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人问,读书的习惯是如何养成的?为什么他坚持不了两天就又"流产"了?我说你很会坚持啊,你只是坚持不读而己。
也有不少人问,如何可以自律?我问什么是自律?他说就是将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新的问题来了,你做的事情没有意义吗?
不可否认,坚持读书是个不错的习惯,将时间付于意义之事也绝对值得敬仰。可是,我依旧好奇,为什么我们总是要如此不满意和怀疑自己。人为什么一定非得坚持读书呢?你几十年没读不是也活得挺好么!人为什么一定要去定义什么是有意义的事呢?发生的还不足以说明意义吗?
《我的前半生》似乎挑逗了不少女性的敏感神经,家庭主妇看后惊醒,收入低者看后惊恐,毫无疑问,这个剧解析了当下的很多社会现象,让很多的罗子君们震惊,甚至觉醒,大家似乎都觉得35岁前罗子君的生活荒里荒唐,毫无自我浑浑噩噩,离婚后的罗子君才活得很是人模人样。可是,我越看越生出一些羡慕,对35岁之前的罗子君的羡慕,购物,美容,无聊,八卦,想花时花,还貌美如花,弱智低能,又人兽无害,真的很让人羡慕,不,甚至嫉妒。
不是因为哪种生活好,才羡慕,是因为我不曾有过,才想拥有。所以我并不渴望成为35岁后的罗子君,因为我本来就与其无二。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永远有持无恐,这是人的本性,也就成了集体通病。于是我们的眼睛总是在追逐那些众口铄金的意义,也总不接受那些自身养成了却不高大上的习惯。
我们远比自己想象的聪明,这种聪明不是意识层面,而是无意识的智慧。爱吃什么?爱做什么?喜欢什么人?过什么样的生活?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无意识总在做最利于我们的选择,只是我们未必接受罢了。你不爱看书,是因为你不适合也未必需要。你的时间看起来不够自律,或许是你根本明白什么才真的对你有意义。先放过对自己的刻薄可否?你爱干什么?你爱花钱,那就花出个境界来,瞧那些奢侈品买手们,你爱睡觉,那就睡出个花样来,看那些个酒店试睡师们,你爱聚趴,那不如弄个男富女美的海天盛宴来,有什么不好?
花那时间去与自己对抗,值得么?有效么?35岁之前的罗子君没什么不好,傻乎乎到膨胀,35岁之后的罗子君也不差,亦步亦趋到优雅,从头到尾罗子君都在享受当下最真实的生活与自己,还真能证明了那句经典: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不爱看书就别看,把爱干的干到极致吧!请记住,不爱看书不是病,倒是你不接纳不爱看书的自己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