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也许是岁数大了的缘故,内心总有一丝丝想要慢下来的诉求。这种诉求来源于一种说不上来的恐惧,就这么突然的袭来。于是,我停了下来,静静地追问自己,为什么……?
年轻的时候,刚踏入社会,为了生活疲于奔命,不敢停歇,生怕落于人后。可是,如是周折也没有让我显于人前,反而是掏空了自己,迷失在茫然之中,随着人潮涌动。大概是13还是14年的时候,我猛然惊醒好像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也搞不清楚怎么了,也说不上怎么办?那时候,我在想,也许看看书会好些。
从那时起,我开始留意专业以外的世界,开始接触一些振奋人心的资讯,商业、管理、经济、心理学等,什么也看,有看的懂的,有看不懂的。反正也不管那么多,看着玩。我从来没想过要成为另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只是想慢一点,让我在读书的同时,可以瞎想一些没用的事情。
要说,这个年头资讯真是发达。太多了,你都不需要那么多,全给你,让你花越来越多时间来选择。我一开始还真不太清楚要看什么书,网上查找,还有好多的读书APP推荐……过了几年,我发现太多,看不过来,挑着自己称心的看一些,还是看不过来。你越看越觉得好多应该去看、应该知道。
再慢一点,读一点自己想了解的,读书期间留下遗憾的。从2017年,我又开始看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文学、历史、传统文化之类的浅显易懂的东西。嘿,别说,还真上瘾,还停不下来,一口气看了百十来本。我还是没想着会有什么收获,或者期望有什么变化,只想慢下来。
但是,事情还是悄悄发生了一些改变。我不再心神躁动,安静了好多。当自己内心起风的时候,好像有几双眼睛在盯看着我,好像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不急,再等等,再想想。
我从来没有过多的乱七八糟的诉求,书却悄无声息的打开了我的心扉,让我在不知不觉间开朗。她也从不居功至伟,只是轻声的告诉我:是我自己做出了改变,她只是一直陪着我而已。
最近在读钱穆先生的一本关于中国思想史成长的书,里面是从先秦到民国时期各家的一些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我突发感想:一个人终究要留给自己一些东西或一块地方,那又会是什么东西亦或去哪儿呢?
……
我在想,那定会是一块祥和、自我的地方。没有怕和担心,没有骚扰和躁动,只有平和和安宁。我们不显山漏水,不争夺阳光和雨露,只是自然的接受和成长。那是属于自己的一片平静的心境……
哪怕只是片刻,也好太多过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