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一个十来岁年纪本该天真烂漫的小女孩,恶魔附体般无故虐打一个才满周岁小婴儿的视频在网上疯传,骇人听闻的是,这并非恐怖电影,而是真实的电梯监控记录片段,画面之悲惨,饶是铁石心肠之人也不忍卒睹。小魔女辣手摧娃后又致使可怜的小孩子从25楼阳台高空坠落,并好整以暇的破坏现场,还冷静自若的编瞎话和假装好心帮忙找人……这远远超出我对目前未成年人所作所为的接受底线。念及一个和自己闺女差不多大的小宝贝受尽如此人间惨剧,我心里颇不是滋味。在此,惟愿小原原能够真正得天庇佑,否极泰来,早日康复,不再遭受厄运。
受制于《未成年保护法》,那女孩做了如此令人发指的事情是不用担责的,而且,她的背景似乎在天朝足以享受某些特权。犯事两天后能从重庆转学到新疆,这效率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办得到的。事情曝光时,受害人生死未卜,施暴者却被迅速保护起来,多么痛苦而又无奈的悲剧。尽管受不了什么制裁,她能逃脱悠悠之口的鞭挞吗?她造了恶业会得善终吗?在如今民智初开之际,以暴制暴固然不对,但谁能阻挡热心网友的人肉搜索和打抱不平呢?你能作恶多端而且逍遥法外,还不允许我等小民口诛笔伐?我们除了能义愤填膺外,还能将那些丧失人性、毫无信仰的权贵阶层怎样呢?恶魔基因在体内一日,后续多半还会作恶,与此女同姓的未成年海淀银枪小霸王就是个好榜样。所谓“养不教,父之过”,对于肇事者之父母,仅仅罚款了事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所种的恶因已造成恶果,眼下举家迁往新疆的节奏,也是向西北边陲送一颗定时炸弹。貌似在美国,像这样的父母应该被剥夺监护人的责任,孩子要送往专门的机构管教吧?
遭受那么严重折磨而大难不去的小男孩,也不知该道一声万幸还是不幸。生命之花刚刚绽放出惹人无限怜爱的蓓蕾,却无端遭此飞来横祸,他余下的后半生将会多么不容易?莫非是天可怜见,让人不得已接受这个唏嘘的事实,同时催生出更为合理的儿童保护法?未成年及儿童保护的年龄界限是否值得商榷一下?总不至于每次用到这些法律之时该保的没保,不该保的反而保了吧?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心智及行为能力的发育大大提前已是不争的事实。当今时代有的少年儿童,十五六七岁就开飞车逛酒吧,组织“轮流发生性关系”的游戏,汗颜啊!哥哥白尼玛活三十年,自叹弗如全不懂啊!更让人随时受不了的是,像这些未成年犯下瞠目结舌罪行的事情近年来屡屡发生,其前情后果网上随处可见,就不赘述了。
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化发展的一个明显弊端就是成人世界的糟粕更容易向儿童高度渗透,尽管有所谓的未成年禁止出入网吧的条例,但这些东西除了给神秘的有关部门增添收入外,真正杜绝未成年上网了吗?何况有手机平板上网神器的普及化。耗资不菲以保护祖国花朵为天职的神马绿坝有用吗?电影分级了吗?暴力凶杀色情,小花朵们一不小心随时都能观赏得到,何况还有烧烤烹煮砍杀枪射乐此不疲几百集都能安然无恙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连轴播的脑残动画片堂而皇之地充斥着荧屏。
诚然,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是划时代的革命,改变了人们的世界,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不管最后,拜金主义索性取代传统信仰,道德逐渐沦丧,礼已坏乐早崩,不再相信因果报应,藐视生命,笃信有钱就能搞定一切。摔婴女一家除了赔点医药费,做了真正的“人”该做的补救措施吗?人性本恶的隐性基因都被铜臭激活,葫芦僧判“彭宇案”,后来,我们都扶不起一个老人。
拜金主义之下,大人们不得不追逐更多的金钱以改变生活和地位,孩子们的家庭教育自然就无暇顾及了。从孩子出生起,就想着有钱就可以请月嫂保姆照顾得无微不至,大了可以送最好的幼儿园、早教班,最好的小学、中学,出国留学都没有问题,恰恰最容易忽视最重要的家庭教育环节。于是,在日常生活中,亲眼所见很多邻居家的孩子少了些许童真,却多了过于早熟的言行举止,以及传说中的“熊孩子”表现之后,初为人父的我也头疼女儿的教育大计。
我真不想嘟嘟三岁时像斜对门那小男孩缺乏家庭温暖被一个个又一个的保姆嫌弃逐渐成为一个熊孩子;不想她六岁时像隔壁的姐姐一样和她小伙伴发牢骚说“男人真坏,老爱说谎”;也不想她八岁时像电梯对门那家女孩儿诉苦“阿姨,你不知道我的心里的压力啊,被钢琴舞蹈画画压得一层一层的啊”;也不想她九岁时就能像楼道那头的台胞少年成熟老练布局整蛊不受欢迎的熊孩子……
每个婴儿呱呱坠地如同一张白纸,在其成长的阶段,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恶魔侵袭了TA的魂灵呢?“人的大脑,是从初生起与外界环境不断接触中得到发育的。而人与外界环境的接触,是通过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进行的。早期学习和丰富的环境刺激,可以促进脑细胞复杂功能的形成。”——前天带嘟嘟到功夫龙亲子城玩乐时,接触到这个五觉环境教育理论,正好告诉了我答案。拿摔婴女来说,泯灭人性的她必定是在一个非常不正常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其父自爆平时少加管教多有打骂(我以前还以为只有穷人家的孩子才老是挨揍,看来我还是很图样图森破),再联想他老李家银枪小霸王身陷囹圄的前因后果,即可见一斑而窥全豹:“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前苏大文豪列夫·托尔斯的警世恒言也告诉我们:正常受礼教的家庭多半都是幸福的,教育出的孩子多半也不会走偏,而熊孩子基本出自没有良好家教的家庭。孩子是父母的延续,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所营造的环境对子女成长的影响至关重要。
有一个其乐融融的场景,可能在很多人的成长中都会发生:牙牙学语的幼儿开口说话是一件非常令人激动兴奋的事情,上至爷爷奶奶,下至哥哥姐姐,每人个都拿着零食或空着手逗宝宝——你喊我我就给你吃哦,有了零食的诱惑,幼儿费了好多脑细胞,努力地分辨,并奶声奶气的喊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但并没有得到东西,得到的是他们前俯后仰地开怀大笑,或者异样的鼓励:“没听见,再大声点哦”,孩子一边天真无邪地看着这些奇怪的人为什么说话不算话呢,一边忍受着嘈杂的声音,努力地再费脑细胞再次大声的喊一遍,大家都很开心,这时孩子可能会得到吃的,也可能得不到,因为大人们本来就是逗孩子玩的,那零食也许本来就没打算给娃娃吃或者忘了给,于是孩子从那一刻起就开始迷茫了,学说谎及不信任人就这样潜移默化的发生了。这也许是无心之失,也恰好是五大感觉器官在丰富的学习环境中所受刺激的一个典型事例,在这里,大人一定要言行一致。可能很多人没意识到这一点,甚至觉得这无所谓,认为孩子还小,不懂那么多。恰恰相反,虽然孩子还不会说,心里却什么都明白,不然,你逗TA应该是没有任何反应的。
孩子是民族的未来,努力地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纯洁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还他们纯真无邪,这是我们成年人共有的责任,如果不好好保护孩子,谈何民族复兴?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一份力!
【后记】:本文写于2013年12月9日,当时,在重庆发生了女学生电梯怒摔婴儿事件,这么多年以来,未成年人作恶或伤害自己的事件,依然层出不穷,故而把这旧文贴出来,有空再继续深入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