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报了两年的网校学习,惭愧没能完全学习,生活里的俗世牵绊也成了拖延的借口,但我有个奇妙的发现,当内心空洞或焦虑的时候,听到网校的课,就会安静下来。韦老师的课总能吸引人,没有什么专家威严和高深理论,说的是真话,走入心灵的真话。所以,人性弱点在韦老师面前无所遁形,这正是许多人不敢做的事,也是很多人必要做的事。有幸入小渡成长与战督导学院预科班,听完开班一课,无数个想法在我脑中盘旋,总觉得没有最合适的语言表达,索性随心写吧,写给一年后的自己。
写给一年后的自己
亲爱的:
你好。
关于称呼,我想到了好几个,是用郝素平,郝平,还是平,都好尴尬啊,所以最后还是选了个没有指向的词。因为写信的此刻我对你的接纳还不是百分之百,更多的时候羞于面对你。我希望你看到信的时候,这个称呼能够完整。因为一年的网校成长督导,你已经能够完全面对自己,和那个不完美的自己融为一体。还记得以前你内心存在的困惑吗,有一个有希望有活力的你,还有一个消极拖延的你,后者总是打消前者尝试的念头,削减行动的能力,用自责和后悔抵消掉前者奋斗出的自信。这样的“战争”几乎经常发生,奇迹般地把你稳定在不进不退的尴尬境地。你现在应该是自信的吧,就算容颜不是最美丽,但有气质,谈吐不是极优雅,但从容,处事不是最完美,但得体。
还有现在的你摆脱焦虑了吧。有一节课韦老师说中国人大部分是焦虑的,我困惑了许久的谜题解开了。我开始意识到心里的那份不舒服是什么,循环往复的焦虑,困住身心,不得轻松。听心理咨询师成长之路,听学校心理学,大学里心理专业课上听不到的观点韦老师敢讲,并且一阵见血,技术在其次,完善人格是必需的。在这样的理念和观念熏陶下,有那么几个瞬间,我感受到了真正的自由,完全放松内心的那种,自由、喜悦、平和……让人着迷。我突然有一种感动的感觉,理解了自己,感动于韦老师反复不断地讲解、敲打、期望,那是基于并急于帮助这些尚被困于自身的人。当然,这只是韦老师课程的一部分。
嗯,我相信你领悟能力,因为从感觉上来讲,你和韦老师对心理学的理解是靠近的。比如说,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最初你也致力于初中七八九年级的心理健康课,分章节分主题为学生付出,因为那孩子们是曾经的你。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故事,所以,尊重他们,倾听他们,给他们做自己的机会,至少在心理健康课上放飞自己,不至于处处压抑内心,最后变成自己不认识的自己。在16年之前,网校还没有开办,你也没有什么过多的参考,但就是这样,孩子们喜欢上心理课,还回家把心理课上的东西讲给弟弟妹妹听,还在毕业数年依旧记得心理课上的欢喜,这就足够。但最近几年,学校没再开课了,我一致自责有没有自己的原因,没能上出名堂,没能给心理课创造出招牌,但心理咨询室里求助的孩子真实存在,老师和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的模糊认识让我心里觉得太遗憾。听完学校心理系的课,我发现韦校长早就考虑到了这一切,不是单单从理论技术层面展示自己的成果,而是从学校心理体系建设上系统研究,并且不避讳其中的困难和反复,这些直戳学校教育的核心,开创的是独特的学校教育模式。不容易,很可贵,既然心有不甘,为什么不继续前进。所以,这一年你应该也学习了更多可应用在学校的知识技能,一点点实现未曾熄灭的梦想。
还有一方面,在心理咨询方面,希望你提升了,成熟了。初中生的心理问题预防为主,但难免有一些需要系统咨询。以前也碰到过,虽然能判断出问题所在,但咨询方案还不是那么清晰。我觉得咨询师接受督导是必需的,避免心理枯竭、处置失当,反移情等等。通过咨询,也许就能挽救一个家庭,虽然也会失败,但做比不做强。在业余时间,你应该也参加了实践活动。体验到的才是收获。不管是分校小课堂,或是家庭教育,或是团体辅导,在合适的时机要抓住,不后退,把自己知道的分享出去,也许尝试的过程不尽完美,但这是通往成熟的必经之路。
前面的挑战很多,我努力向你靠近,等着我,不放弃。
一年前的你
202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