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生涯是从小学五年级开始,那年暑假,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舅舅家里度过的,舅舅家在一个风景如画,空气清新小山村,虽然身处在神仙般的地方,但对于10岁的我说却因为缺少玩伴而倍感无聊,一天不知怎么的就翻到了舅舅的衣柜,在衣柜里面翻出来好多的书,(基本是武侠)其中一本《梁山小将》吸引了我,取出翻开看了起来,这一翻,便开启了我上学时代的!“武侠之路。”
上学的时候,学校周边有很多的租书店,初中时,一本书5毛钱可以借一周来看,到了市里读大学时,价钱涨到了2块钱一周,这个时期借读过最多的书就是武侠小说了,古龙、金庸、梁羽生、卧龙生、还珠楼主、戊戟基本都有涉猎,言情小说读过琼瑶和亦舒的两本。
上学时代甜点阅读培养了我的阅读兴趣,为后来的阅读打下了基础。
二、遭遇困境的“美食类”和工具人的“果蔬类”阅读
离开学校后的几年里工作,结婚,生子,一连串的“人生大事”发生后基本就没有读过书了,现在想来很可惜。
再次开始读书的时候是2014年左右,那时家庭感情出现了问题,一个人独自在外生活了很长时间,除了工作其余大部分的时候都是一个人独处,这段时间开始读书:到现在给我印象最深,对我影响比较大的基本书有:《复活》《简爱》《红与黑》《飘》等一些文学类的小说,靠着这些书,我的内心开始发生改变。
也是在这段时间,我的职业生涯才算真正的开始并且得到了飞跃性的进步,人生也开始真正得到再次的成长,那段时间开始学习和本职工作相关的知识,考取了人力资源三级、二级证书,这段时间主要是以专业知识上的阅读和学习。
这段时间主要是巩固了自己的专业能力。
三、升级打怪的“主食类”阅读
经过两年的学习和工作,我发现,要想取得更高的发展,仅仅凭着现有的一点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是很难实现的,尤其是我自己身处的人力资源岗位,更是一个需要综合技能全面发展的岗位,而且我也自己遭遇了职场上的第一次“瓶颈期”。
16年开始,我开始报名学习演讲课,外出参加读书沙龙,让我开阔了视野,开始阅读自我成长类的书籍,如沟通,人际关系,自我管理,心理学等,但是这段时间的收获并不明显,处在人云亦云的阶段,别人说什么好就去买,去报课,没有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需要的是什么,不过话说回来,这段经历也让我明白了学习很重要,但全面综合的能力素养更重要这个道理。后来我也不止一次在人前说到的:
只注重专业能力的提升,不注重其他方面的积累,就像是一夜暴富的“暴发户”,虽然有钱但上不了大场面,而且还会因为有钱而骄傲,做出一些不得当的行为出来。”
除了专业,还要素养与内涵,这就是我在这段时间所总结出来的道理。这段时间,让我对自身“能力”的解读发展有了更清楚全面的认知
四、寻找定位探索期的“多类型阅读”期
自2020年从工作了6年多,改变我人生轨迹的公司离职出来,经过一段时间跳槽的兴奋期后,再次回归平凡,在日复一日重复的琐碎中,再一次感到了“瓶颈”的感觉,这才发现,纯粹的升职加薪并不能给我永久的安定与满足感,我开始感到迷茫和焦虑,一种不知何去何从的感觉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里,直到如今也没有完全得到解决。
这样的情况下。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从2014年发现可以在书中找到力量和安慰这个秘密后,在每次心情不好,遭遇困惑,内心没有力量时,我都会去阅读。
所以这回我依然选择了阅读,这次是随心所欲的读,读主食类的读不下去了,就读甜点,也看果蔬,美食类的读的比较少,在读主食类书籍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工作和以后的规划,发现自己什么知识都欠缺,有好多想学的,要学的,这样的心态不仅在阅读上没有实质的收获,反而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
“精要主义”里面讲到的观点,让我看到了自己的问题,没有找到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事,也就是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很多时候我们在做的想做的看似都是很重要的事,但是却没有去追问这些重要的事情,对自己来说意义在哪里?
今天用导图来梳理自己的阅读地图,当导图画出来的时候,我才看出来,这些年的读书过程和侧重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这些年我看似读了不少的书(导图中的书都是这些年给我印象比较深的书籍,还有很多记不清了。)但都从来没有专注的在某一个领域或主题上下过功夫研究。我所有的迷惑或焦虑也正是建立在这种“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产生的,因为如果一点都不懂可能还不会想那么多,可是这种一知半解的知识不仅仅没能给我力量,还滋长了我的迷茫,这就像一个一直埋头赶路,但不知道要怎么走,要走多久才能到达目的地的人一样,内心充满了那种焦躁和慌张。
所以,接下来要做的是,选好自己的路是我的重中之重,努力会让我们找到很多条路,但是可以选择的路太多的话,反而会阻挠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就是我们看起来很努力,却没有长进的主要原因。因为我们的精力太过分散,没有聚焦。